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公布了50项关于食品安全的新国家标准,并附带了9项相关标准的修改通知。
此次公布的标准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食品标签用语的严格规定。明确规定,不得在食品包装上使用“不添加”或“零添加”等表述来特别强调食品配料。这一规定旨在消除消费者对食品成分的误解。
实际上,“不添加”这一表述更多地是对生产流程的描述,并不能准确反映食品最终产品中的配料或成分含量。例如,一款果汁饮料即便标注了“不添加蔗糖”,其果汁本身可能仍含有大量自然糖分,这种表述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该饮料完全不含糖。
有些含糖饮料虽然标注“不添加甜味剂”,但仍可能含有其他种类的食品添加剂,这也同样会影响消费者对食品真实成分的正确理解。
为了引导消费者更加科学地解读食品标签信息,从而做出更为自主和明智的食品选择,新标准明确禁止在预包装食品上使用“零添加”和“不添加”等表述。这一举措旨在避免消费者因盲目关注宣传用语而忽视产品的真实属性,进而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
除了对食品标签的严格规定,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的关注。鉴于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持续上升,新标准要求在预包装食品上明确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这一要求不仅有助于儿童青少年认识到过量摄入盐、油和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也体现了国家对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通过标准的修订和实施,期望能够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的饮食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