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能源路径成为了热议焦点,涵盖了动力电池回收、新型储能以及氢能产业等多个关键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迅猛增长,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愈发凸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86.6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40%。而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即将到来,预计2025年报废量接近80万吨。这一现状引发了广泛讨论,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呼吁加快出台专项法规标准,优化产能布局,并推动产业规范运营。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指出,我国电池原料金属资源依赖进口,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管理难度大,价格混乱,且存在大量非法小作坊,给安全与环保带来隐患。他建议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并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同样关注非法电池小作坊的危害,并指出消费者电池回收意识淡薄,导致回收网络不畅。他提议开展专项电池回收整治行动,取缔无证小作坊,并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模式。
除了动力电池回收,新型储能也是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装备,其市场化运用水平及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完善新型储能市场参与机制,包括电价机制、成本疏导机制和容量补偿机制,并提出建立新型储能安全保障机制。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则建议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综合储能体系,并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他强调,应加快推动AI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深度融合。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发展同样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在政策体系、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指出,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产业链资金垫付压力大,车用高纯氢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他建议加大产业链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完善奖补资金发放机制,并打造低成本氢气供应保障。
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提出,应加大对加氢站建设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并推动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他还建议明确氢能基础设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制定统一的规划、建设和审批流程。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则围绕“绿氢”提出建议,加快绿氢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将其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对象。他呼吁国家推动风、光、氢、醇一体化大型绿色能源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
这些建议为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能源路径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