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场对特斯拉的动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部分“铁杆粉丝”注意到,特斯拉的股价持续下滑,且公司似乎正在逐步减少对电动汽车业务的强调。与此同时,小米、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巨头则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
摩根士丹利在3月2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特斯拉对电动汽车业务的淡化并非偶然,而是预示着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了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一转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利润空间。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小米,对其首款汽车SU7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款车不仅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还获得了汽车行业高管的广泛认可。小米的快速发展,被摩根士丹利视为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可能进军美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摩根士丹利进一步预测,中国汽车品牌最终将通过在美国本土建厂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这将极大地加剧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特斯拉作为行业领头羊,其未来动向备受瞩目。
尽管特斯拉股价近期表现不佳,但摩根士丹利仍对其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该机构预计,到2025年,特斯拉的市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然而,以当前股价计算,特斯拉的市值尚有一定差距。
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摩根士丹利指出,特斯拉正逐步将战略重心转向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物理人工智能”方面的实力,包括数据、机器人技术、能源存储、计算、制造以及太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独特路径也备受关注。据悉,特斯拉未来的Cybercab将不配备方向盘,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特斯拉坚持采用纯视觉方案实现自动驾驶,而不使用激光雷达(LIDAR),这与许多其他公司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摩根士丹利还观察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日益加快。小米、比亚迪、小鹏等企业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锐度。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尽管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取得领先地位,但自动驾驶竞赛的胜者尚未确定,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