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激光雷达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引领着智能驾驶技术迈向新的高度。作为汽车的“眼睛”,激光雷达赋予了车辆前所未有的感知能力,成为实现高级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能够精确测量周围物体的三维位置信息,构建出高精度的环境地图。这一技术不仅让车辆能够“看见”前方的道路,更能全方位、立体化地感知周围环境,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恶劣天气,都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这是传统视觉传感器难以比拟的。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雷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从最初的辅助驾驶到如今备受关注的高阶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的身影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实现城市NOA功能时,激光雷达几乎成为了标配。面对城市复杂多变的路况,激光雷达能够精准识别各种障碍物,提前发现潜在危险,为车辆的决策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大大提升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回顾激光雷达的发展历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在地形测绘、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激光雷达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崭露头角。
21世纪初,美国企业Velodyne率先将激光雷达搭载在无人驾驶汽车上,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关注,为激光雷达在汽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谷歌、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投入资源,开始研究智能驾驶技术,激光雷达逐渐成为了其中的核心传感器。
然而,在早期的研究中,激光雷达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可靠性不足等挑战。但经过数年的努力,激光雷达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技术层面,激光雷达的测距精度、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新型激光光源和探测器的出现,以及扫描技术的创新,都大大提升了激光雷达的性能。
在应用拓展层面,国外激光雷达企业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先机。然而,随着中国企业的加入,激光雷达市场的格局迅速发生了变化。经过激烈的竞争,目前国内激光雷达市场主要由速腾聚创、华为技术、禾赛科技及图达通等国内厂商主导。
政策的支持和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激光雷达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据统计,2024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前装标配NOA功能的车型累计达167.8万辆,其中城市NOA渗透率为1.52%。而激光雷达正是实现NOA的核心传感器,尤其是对于城市NOA而言,激光雷达几乎成为了“标配”。部分车型甚至搭载了多颗激光雷达,如阿维塔11、极狐阿尔法S等。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激光雷达的搭载门槛也在迅速下探。2024年,国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售价主要分布于25-35万元之间,而15-20万元的价位区间内也开始出现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广汽丰田推出的新车铂智3X,指导价仅为14.98万元的版本就搭载了激光雷达,这是合资车型中首次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的价格“打入”14万级。
国内激光雷达市场的另一大特点是高度集中。速腾聚创、华为技术、禾赛科技和图达通四家头部企业几乎瓜分了所有的市场份额。其中,速腾聚创以514,995颗的装机量位居榜首,占据了33.5%的市场份额。华为技术紧随其后,凭借420,538颗的装机量拿下了27.4%的市场份额。禾赛科技则以392,571颗的装机量位列第三,占据了25.6%的市场份额。
速腾聚创作为激光雷达市场的龙头企业,其装机量在2024年实现了翻倍增长。问界、极氪、小鹏等众多国内外汽车品牌都是其客户。今年2月21日,速腾聚创正式迎来第100万颗激光雷达下线并交付,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百万颗高线数激光雷达下线的企业。
华为的崛起则得益于其强大的智能汽车合作生态。鸿蒙智行旗下的多款车型所搭载的激光雷达均由华为自供。其中,问界系列的两款车型2024年的激光雷达搭载量就超过了23万颗。阿维塔、方程豹豹8等车型也是华为激光雷达的重要客户。
禾赛科技虽然在国内装机量排名有所下滑,但整体增长势头依旧强劲。理想、小米、零跑等都是禾赛的客户。其中,理想汽车是禾赛现阶段最核心的整车客户,2024年全年合计配套了23.8万颗禾赛的激光雷达。小米汽车也是禾赛的大客户之一。
与其他三家头部企业在终端市场上的“遍地开花”不同,图达通则深度绑定蔚来汽车。目前,蔚来汽车旗下车型基本都采用了图达通的激光雷达。然而,这种深度绑定的策略也带来了潜在风险,图达通目前正在积极拓展与其他整车厂的合作机会。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车载激光雷达的需求量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再叠加激光雷达成本的持续下探,国内市场上全民智驾的“东风”已经越吹越旺。激光雷达行业正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