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项创新设计——车内个性化功能,尤其是无处不在的屏幕,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然而,这些高科技配置也伴随着潜在的安全风险。近日,一起涉及小鹏X9车型后排娱乐屏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一名5岁男童的手指被屏幕夹断。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小鹏汽车的首次回应引发了舆论争议。公司方面表示,涉事的折叠屏并未配备防夹功能,并强调在正常情况下,乘客很难触碰到该位置,暗示如果儿童没有刻意将手伸入危险区域,就不会有风险。这一解释被部分公众视为将责任转嫁给用户监护,引起了不小的反弹。
为了应对这一事件,小鹏汽车迅速采取行动,成立了专项小组负责跟进处理,并与受害家属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必要的关怀方案。同时,公司承诺将对产品进行全面技术排查,并在原有安全机制的基础上,对多项功能进行升级,特别是增加了防夹功能。
然而,小鹏汽车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态度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最初,公司坚称折叠屏没有防夹功能,且正常情况下无法触碰。但在随后的采访中,公司又表示将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已进行相应升级。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被解读为对用户使用场景复杂性预估不足。
作为一家新兴车企,小鹏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与传统车企相比,其在经验积累方面仍有所欠缺。这种欠缺往往导致车企在细节处理上的疏忽,对于车企而言可能只是个小问题,但对于用户来说,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不应被视为产品的附加功能,而应成为产品伦理的基石。车企在设计产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场景,确保科技真正能够守护生活。否则,再先进的技术和炫酷的设计,也可能成为伤害用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