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即将推出一项新举措——《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直击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食品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标注痛点。新规明确要求,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到期日需以更加醒目和易于辨识的方式呈现,确保消费者能够迅速找到这些信息。
具体而言,新规不仅强调了标注位置的显著性,还要求使用更大字体,进一步提升可读性。这一改变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无需再费力寻找或仔细辨认这些小字信息。同时,保质期到期日的标注方式也将得到统一,必须按照年、月、日的顺序直接标注,此举旨在消除因计算保质期而产生的困扰,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了解食品的食用期限。
此次《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彰显了市场监管总局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深切关怀与高度重视。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地实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将得到更为坚实的保障,食品市场的规范化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我国食品相关企业数量庞大,截至目前已超过1584.3万家。其中,仅在2025年,新增注册的相关企业就达到了约58.3万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广东、云南三地的食品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135.5万余家、115.1万余家和101.3万余家,展现出这些地区在食品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然而,在食品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据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从事食品相关业务的企业中,有1.12%的企业曾涉及法律诉讼。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在加强食品标识监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食品企业合规经营的监督与管理。
《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仅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动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新规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食品市场环境将更加透明、规范,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将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