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Intel先进封装技术:AI时代,定制芯片不是梦!

   时间:2025-03-28 13:31:2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芯片制造领域,制程工艺一直被视为行业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半导体工艺复杂度日益提升,制程提升的空间逐渐收窄,而市场对芯片性能的追求却从未停歇,特别是在AI时代的大潮中,这一矛盾愈发凸显。

在此背景下,封装技术的重要性逐渐浮出水面。它不仅能够持续提升芯片性能,更为芯片制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使得理想芯片的打造成为可能,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封装技术,正逐步成为行业的新焦点。

Intel,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致力于封装技术的创新与演进。最近,Intel先进系统封装与测试事业部的副总裁兼总经理Mark Gardner分享了Intel在封装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见解。

回溯历史,在SoC单芯片时代,封装技术并未受到过多关注。但随着chiplets技术的兴起,封装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芯片的复杂度和优化程度呈指数级增长。以AI加速器为例,一个封装内可能集成多个芯片,包括CPU计算模块、GPU加速模块、HBM高带宽内存等,它们需要以最优方式整合,实现高性能、低延迟的互联。

Intel在封装技术方面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20世纪70年代的Wire-Bond引线键合封装技术,到90年代的倒装键合、陶瓷基板技术,再到近年来的EMIB 2.5D、Foveros 3D等先进技术,Intel的封装技术经历了多次革新。这些技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例如,基于EMIB 2.5D的首个产品Kaby Lake-G已投产近十年,成为Intel与AMD合作的典范。

展望未来,Intel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封装技术。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和玻璃核心(Glass Core)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技术仍在推进中,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推出,作为整体平台的一部分。Intel认为,玻璃核心的关键在于持续扩展,包括微凸点技术、更大的基板尺寸、增强的高速传输等。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Intel Foundry代工服务增加了系统级架构和设计服务,与产品部门深度合作,不断推出更先进、更高效的封装技术,反哺产品设计与制造。例如,几年前的数据中心GPU Max(代号Ponte Vecchio)就采用了多达5种不同制造工艺,封装了47个不同模块,耗资千亿晶体管。

Intel的封装技术组合十分丰富。传统的FCBGA(倒装芯片球栅阵列封装)分为FCBGA 2D和FCBGA 2D+两种版本,适用于不同需求。EMIB(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则分为EMIB 2.5D和EMIB 3.5D,前者适用于高密度芯片间连接,后者引入了3D堆叠技术,更加灵活。Foveros系列则包括Foveros 2.5D、Foveros 3D和Foveros Direct 3D,采用焊料连接芯片与晶圆,适合高速I/O与较小芯片组分离的设计。

这些封装技术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已经落地商用,涉及多代产品。然而,如何为不同芯片选择最适合的封装技术仍是一大挑战。以EMIB为例,其作为AI芯片的理想选择,具有成本低、良率高、生产周期短等优势。这些优势源于EMIB桥接的小硅片设计,能够高效利用晶圆面积,提高面板利用率,适应大型复杂封装的需求。

Intel一直是2.5D封装的领导者,拥有庞大的产能。第三方数据显示,Intel EMIB 2.5D和Foveros 2.5D封装的总产能远超行业晶圆级先进封装的总产能。迄今为止,Intel已完成超过250个2.5D封装设计项目,涵盖几乎所有领域。Intel还开发了裸片测试和堆叠芯片测试技术,以确保封装过程的可靠性和良品率。

在复杂封装的测试和验证方面,Intel同样走在前列。通过将晶圆切割成单独的裸片进行测试,Intel能够在封装前就发现缺陷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这一技术使得过去只能在最终测试阶段进行的工作得以提前,降低了整体风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