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焦点事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盛大召开,活动时间为3月28日至3月30日,其核心议题聚焦于“夯实电动化基础,推进智能化进程,共谋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此次论坛上,清华大学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发表了深刻见解。
帅石金首先概述了当前汽车动力系统的三大主流方向:纯内燃机、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他提到,在中国市场,纯电动乘用车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则以日本丰田为代表,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有观点认为,中国不应放弃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因其构型多样,具有独特优势。
随后,帅石金将话题转向了全球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趋势。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去年9月,国外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式电动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中国在这一领域尤为突出。同时,他也提醒,尽管过去全球范围内混合动力(包括油电、插电)的销量一度超过纯电动车,但国际市场的新动向不容忽视。
帅石金进一步分析,自2019年至2024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而日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例则从36.3%大幅下降至约10%,这一变化值得日本及德国等汽车大国深思。他强调,中国市场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独树一帜,且这一趋势亟需保持。
谈及未来,帅石金认为,技术升级将是关键,尤其是电池技术的革新。他提出,固态电池的问世并不意味着将完全取代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而是可能形成互补关系。他设想,固态电池或可应用于成本不敏感的高端领域,如飞行器,但成本问题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帅石金总结道,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长期共存、竞争合作”的格局,各种动力系统将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实现互补。插电式混合动力与增程式电动车各有千秋,不应简单视为替代关系。他呼吁业界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相信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信息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