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被曝出正式启动自主研发芯片的项目,这一消息源自科技媒体“雷峰网”的深度报道。
据内部人士透露,奇瑞此次芯片自研计划旨在从零开始,构建包括车载微控制器(MCU)和智能驾驶系统级芯片(SoC)在内的核心技术体系,特别是针对高性能计算需求的大算力芯片。尽管项目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奇瑞的这一举措标志着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深入探索。
为了支撑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奇瑞已在招聘市场积极行动,特别是在上海地区发布了一则针对神经处理单元(NPU)设计架构师的高薪职位。该岗位要求应聘者拥有5至10年的工作经验及博士学位,年薪范围高达100万至130万人民币,并享有全年15薪的待遇。岗位职责涵盖了从智驾SoC的NPU技术需求定义到架构设计,以及完整芯片前端开发验证流程的所有关键环节。
奇瑞还针对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开设了高级芯片设计工程师的岗位,专注于EDA工具应用、芯片布线布局及模拟仿真验证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壮大了其芯片研发团队。
回顾去年,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公开表示将大力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此后,奇瑞在智能化技术的量产应用上明显提速。今年以来,奇瑞的雄狮AI座舱和猎鹰智能驾驶系统已相继搭载于多款车型,且不同于其他车企,奇瑞致力于实现“油电同智”,旨在为燃油车用户提供与新能源车相当的智能化体验。自研芯片,正是奇瑞向更深层次智能化迈进的关键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并非孤军奋战。在“新能源车下半场竞争焦点为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共识的背景下,多家车企已积极布局自研芯片领域。例如,吉利于2023年成功推出了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并预告了后续智驾芯片“星辰一号”的研发计划。
蔚来汽车同样不甘落后,自研的5nm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搭载于即将交付的ET9车型。而小鹏汽车的自研芯片也有望在年内实现上车应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