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引领,银发市场万亿蓝海待启航

   时间:2025-03-29 08:31:4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老龄化浪潮的冲击下,养老科技领域迎来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2025年初,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一项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养老科技规则制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IEC63310标准的出台,是基于对老年人独特需求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涵盖了生理机能退化如肌肉力量减弱、反应速度降低等方面的考量,还深入探讨了老年人的心理诉求,如情感慰藉的需求和个人隐私的保护。这些需求被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指标,为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认证提供了全面指导。

该标准构建了一套全方位、深层次的“银发科技伦理框架”,从健康监测、紧急响应到数据加密、人机交互礼仪,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这不仅提升了养老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更为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此之前,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主要由日本、德国、美国等国的产品占据。各国产品虽各具特色,如日本的“派博”注重情感陪伴,德国的“凯尔护助”擅长家务协助,美国的亚沃公司则专注于个性化医疗服务,但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市场混乱。中国凭借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基数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成功将本土实践经验转化为国际话语权,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增至4.26亿。在中国,这一挑战更为突出,截至2024年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2亿,占总人口的15.4%。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创新与变革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养老机器人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正逐步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养老机器人有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例如,北京海淀区已试点引入智能服务机器人,提供家政呼叫、紧急求助等服务;江苏无锡的“大头阿亮”智能养老机器人则能够全方位关照老人的日常生活。

市场的觉醒与政策的推动为养老机器人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呼吁推动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并建议将养老机器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同时,国家层面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达约79亿元,并预计将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养老机器人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选择。

然而,在养老机器人产业“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冷观察”和“冷思考”。如何确保科技在延长生命的同时,不失去人性的温度?如何平衡技术成本与普惠养老的未来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段星光等专家强调,养老机器人行业的真正突破在于推动技术从展厅演示转向场景落地,深入对接老年群体的刚性需求。

国际舞台上,养老机器人的发展同样日新月异。日、韩两国的养老机器人产业因老龄化需求而快速发展,领先全球。法国阿尔德朗的“罗米欧智能体”也凭借其强大的视觉和规划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居家支持。在具身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养老机器人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

随着80后开始为父母选购养老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被写入政策文件,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产业革命,更是人类文明的重构。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不仅是对“如何尊严老去”这一全球话语权的争夺,更是对科技能否在延长生命的同时守护人性温度的深刻思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