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中国已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双向奔赴共创未来

   时间:2025-03-29 08:32:4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期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探讨了中国电气化进程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转型。

徐大全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领域已从昔日的追赶者转变为全球引领者。这一转变不仅赋予了国际零部件巨头如博世新的角色,也使其成为了这一进程的直接受益者。他感慨地说:“过去,中国需要博世的技术支持;如今,博世同样依赖中国的市场与创新。”

对于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展望,徐大全持乐观态度。他提到,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已高达3100万辆,占全球产量的35%,出口量更是突破了586万辆。他预测,2025年的出口量将稳步增长至六百万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的全球扩张和国内政策的支持。

然而,徐大全也表达了对未来市场节奏的担忧。他指出,随着主机厂在海外设厂并逐步落地生产,国内用于出口的汽车产量可能会下降。同时,国内政策的持续性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他呼吁通过增强内需来拉动汽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

在电动化方面,徐大全强调,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45%,部分月份甚至超过了50%。这背后得益于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完备的产业链。他提到,电动机、电控、电池等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国际品牌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也日益频繁。

徐大全进一步介绍,博世中国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强项向新赛道的战略转型。目前,博世在中国拥有超过36000名员工,其中9000余人是研发人员。在太仓、无锡、重庆、南昌等地,博世布局了电机、电桥、电控和氢燃料电池的产研基地,覆盖了乘用车与商用车两大市场。

在全球视角下,徐大全提到,电动化推进的节奏并不一致。近期,欧洲市场的电气化速度有所放缓,这给博世等供应链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他坚信,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并将最终扩展到全球。

徐大全表示,博世中国对博世集团至关重要,因为新技术的创新和落地正在中国率先发生。他指出,中国不仅是博世的生产中心,更是创新的源头。例如,博世在无锡设有千人规模的软件中心,专注于软件定义汽车架构中的座舱系统、智能驾驶及整车控制平台。

随着中国车企的集体出海,徐大全认为,博世的全球在地化网络是其核心优势之一。他提到,博世在全球拥有140多个生产基地和160多个研发中心,分布在六大洲的25个国家。博世深度参与了多国法规的制定,了解各市场的驾驶动态和终端用户习惯,能够为中国主机厂提供技术与策略支持。

博世不仅能支持出海产品的本地化,还能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方案。徐大全提到,博世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汽车维修网络,包括4.5万个直营或加盟维修站和17万专业人员,日均服务50万辆车。博世将配件、诊断、维修打通,为中国出海品牌提供了坚实的售后保障体系。

徐大全强调,博世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零部件供应商,更是一个解决方案伙伴。他指出,自2020年起,博世全球400多个业务所在地已实现碳中和。因此,博世能够协助中国企业在不同国家合规推进碳排放管理,并在工厂数字化、精益制造、可持续软件等方面提供一体化支持。

徐大全在演讲的结尾提到:“过去,是中国需要博世;如今,博世同样也需要中国。”这一观点揭示了全球产业链的演化路径:中国制造已经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技术策源地、市场策动者与创新孵化器。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时代,中国车企正在走向世界,而博世等跨国供应商也在努力适应这一双向奔赴的新时代逻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