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这家以知识分享和专业讨论著称的中文互联网平台,终于在2024年的尾声迎来了季度盈利的曙光。自2020年上市以来,知乎经历了四年的探索与挑战,终于在第四季度实现了财务上的转折点。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知乎在2024年全年实现了36亿元的营收,其中第四季度贡献了8.6亿元的收入,并录得了8640万元的净利润,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031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9710万元,经调整经营利润为2310万元,这两项指标均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在营收结构上,付费会员业务成为了知乎的顶梁柱,贡献了4.2亿元的收入,占比高达48.9%。紧随其后的是营销服务和职业教育,分别实现了3.2亿元和8400万元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6.8%和9.8%。知乎CFO王晗表示,季度盈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严格的成本管理。在第四季度,知乎的收入成本同比减少了31.5%,费用也下降了37.9%。
知乎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尝试由来已久,2022年底推出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知学堂”就是其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布局。尽管知乎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来拓展其业务版图,但从目前的营收数据来看,职业教育还未成为知乎的主要增长动力。去年第四季度,职业教育收入仅为8400万元,占比较小。
知乎的优势在于其社区生态能够为课程质量提供背书,并利用平台流量为具体产品导流。然而,在考公、考研等细分垂类中,知乎面临着来自中公、粉笔等头部机构的激烈竞争。在专业度方面,知乎尚未形成明显的优势。不过,知学堂在过去一年中推出了包括AI应用、小红书变现等前沿课程,试图在课程丰富度上做出差异化。
尽管职业教育业务尚未挑起大梁,但知乎的付费会员业务依然稳健。第四季度,付费会员收入达到了4.2亿元,尽管相比去年同期的4.56亿元有所下降,但占比依然接近总收入的一半。付费会员业务的主力军“盐言故事”通过迎合消费者对短体裁的追捧,以及探索IP开发的更多可能性,为知乎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然而,付费阅读业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较低的ARPU值依赖规模效应,以及网文生产的同质化问题。短平快的娱乐消遣内容很难承载知乎作为专业、智识内容社区的未来期许。因此,知乎将目光投向了AI领域,希望借助这一前沿技术来突破现有的价值窠臼。
知乎CEO周源在业绩会上回应了大语言模型是否会替代知乎的问题。他表示,AI是知乎“借力上青云”的机会,因为知乎的专家网络能够解决AI时代的可信赖问题,AI将放大头部专家的价值。知乎设计的融合逻辑是,让AI制造的内容幻觉与专业内容创作者的“把关”相结合,以此让前沿技术在与人的协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目前,承载这一战略构想的主要产品是知乎直答。这款AI搜索工具支持多种数据源,提供知识库功能,方便用户集中管理和信息整合。今年2月,知乎直答接入了“满血版”DeepSeek-R1,以提升生成质量。而其区别于其他竞品的“溯源功能”,能够支持搜索结果直接溯源到知乎答主的真实创作,为社区引流。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知乎直答的用户活跃度已达到千万级别。未来,知乎将继续加强AI与社区的链接,推出直答的新版本,并计划用AI赋能更多社区workflow,以提升效率。
知乎在战略选择上展现出了某种矛盾的清醒。一方面,它希望维护平台作为中文互联网“专业内容高地”的尊严;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盐言故事的爽文内容来支撑营收。在AI大模型时代,知乎既强调专家网络的不可替代性,又在直答产品中将个人创作挪用为AI的语料。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对知乎的耐心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当投资者开始用“AI概念股”的标准来重新评估这家公司时,知乎或许已经意识到,比起盈利数字本身,如何让市场相信它能突破知识社区的价值窠臼,才是真正的考验。随着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焦点转向AI原生应用与生态重构,知乎这个刚刚学会盈利的优等生,正面临着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