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蓝思科技:女首富的果链挣脱之路,多元化探索能否破局?

   时间:2025-03-29 09:54:5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蓝思科技近日公布了其2024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实现营业收入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2.86亿元,同比增长46.31%。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不仅展示了蓝思科技的稳健增长,也预示着公司在资本市场即将迈出重要一步——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拟筹集资金10至15亿美元。

然而,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引发了复杂反应。公告发布后的次日,蓝思科技A股股价大幅下跌8.16%。投资者对港股上市计划表达了担忧,认为这可能会稀释现有股东的估值,同时也对公司再次融资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特别是考虑到公司在2021年通过定向增发募资的150亿元中,仍有近40亿元未使用完毕。

蓝思科技对于赴港上市的解释是,旨在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并增强综合竞争力。但这一表述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深层的考量——摆脱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长期以来,蓝思科技作为苹果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其业绩与苹果紧密相连。尽管这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和利润,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回顾蓝思科技的发展历程,从手表玻璃表面加工业务起步,到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屏幕供应商,蓝思科技的每一次跨越都与苹果紧密相连。2007年,随着苹果iPhone的问世,蓝思科技正式跻身果链核心,业绩随之飙升。2015年,蓝思科技在A股上市,创始人周群飞更是一举成为中国女首富。然而,随着苹果对蓝思科技营收贡献度的逐年攀升,至2022年已超过70%,这种深度绑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

蓝思科技必须面对苹果业绩波动带来的直接影响。例如,在苹果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2016年,蓝思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和营收也分别下降了21.98%和11.56%。为了满足大客户的需求,蓝思科技不得不持续投入重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截至去年9月,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63亿元,占总资产的45%。然而,这种投资并未完全转化为业绩的增长,反而导致了资产减值损失的飙升。

面对这些挑战,蓝思科技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之路。近年来,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AR眼镜、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并与特斯拉、宁德时代、宝马、奔驰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然而,新业务的商业化之路仍然漫长且充满挑战。尽管这些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但蓝思科技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只能等待下游厂商的商业化成功。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尽管蓝思科技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业务体量仍然较小,且面临激烈的竞争。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营收占比仍不足10%,毛利率也呈现下降趋势。同样,AR眼镜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也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新业务投入周期长、回报滞后的背景下,蓝思科技的财务报表也承受了巨大压力。上市十年以来,公司每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为了布局新业务并维持重资产的持续发展,蓝思科技不得不频繁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此次赴港上市计划,正是蓝思科技为摆脱过度依赖苹果、实现多元化发展所做出的又一次努力。然而,这一计划能否成功实施并带来预期的效果,仍然充满未知。投资者对港股上市计划的反应也表明,市场对蓝思科技的多元化战略和融资需求持谨慎态度。

尽管如此,蓝思科技并未放弃对新业务的探索和投入。公司坚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未来将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和增长。而这一切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商业的洪流中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变化的时间中扎稳自己的根脉。

蓝思科技的故事是果链企业集体困境的缩影。这些企业在享受与苹果合作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如何在保持与大客户合作关系的同时实现多元化发展,成为这些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对于蓝思科技而言,赴港上市只是其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未来,公司将继续在新兴领域探索和创新,努力摆脱对单一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