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购车选择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的讨论,已经逐渐从争议走向清晰。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新兴汽车品牌上,连丰田、本田、大众等传统汽车巨头也纷纷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许多车企发现,仅仅依靠发动机升级已难以满足要求。混动、插混技术或增加额外设施成为他们通过标准的新选择。然而,这也意味着国七时代的燃油车将面临成本的大幅提升,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在此背景下,燃油车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减弱,新能源车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必然选择。
市场的真实反应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新能源车的市场零售渗透率已突破40%,即每十个人买车,就有超过四个人选择了新能源车。这一增速令人瞩目,尤其是考虑到2019年这一数字仅为4.7%。仅五年时间,新能源车渗透率就实现了数倍增长。
在一线城市,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更是接近60%,满街的绿牌汽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此同时,燃油车的销量却在快速下滑。消费者之所以纷纷转向新能源车,主要因为新能源车带来的诸多优势:不限号、购置税优惠、使用成本低,以及日益提升的日常体验。智能驾驶、OTA更新、车机智能化等功能,让新能源车不断刷新消费者的认知。
然而,新能源车的续航、充电和安全性等问题仍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不过,令人振奋的是,“电池革命”已经悄然开始。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未来“核武器”,具有续航更长、充电更快、安全性更高、电池寿命更长的优势。宁德时代、比亚迪、丰田、宝马、奔驰等主流车企和电池厂都已开始固态电池的量产布局。
预计2026年,将有一批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量产上市,续航里程将稳定突破1000公里,快充速度也将大幅提升,15分钟即可充满80%的电量。到2028年前后,真正的全固态电池有望全面量产,届时纯电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安全性都将达到全新高度,彻底消除续航焦虑。
随着新能源车在使用体验上不断追平甚至超越燃油车,燃油车的处境将愈发尴尬。高昂的价格、不便的维护,以及日益缩小的市场规模,都将加速燃油车的退市进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新车市场上将很难再看到纯油车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