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算力巨头CoreWeave上市首日遇冷,数据中心泡沫隐忧浮现?

   时间:2025-03-29 16:23:3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美国AI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于3月28日正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定为“CRWV”。这家备受瞩目的企业,因其背后拥有英伟达、微软及OpenAI等科技巨头的支持,而备受市场关注。

CoreWeave的业绩在过去几年实现了惊人的增长。从2023年的2.29亿美元营收,迅速攀升至2024年的19.15亿美元。其巅峰时期的估值一度高达350亿美元。然而,上市首日的市场反应却略显平淡。开盘价仅为39美元,低于40美元的发行价,并在盘中一度跌至37.5美元,最终以40美元的价格收盘,市值约为189亿美元。

在上市前夕,CoreWeave似乎预感到了市场的微妙变化,因此主动降低了发行价和募资规模。原本的发行价区间为47-55美元,最终下调至40美元;募资规模也从27亿美元缩减至15亿美元,企业估值从320亿美元调整到230亿美元。

CoreWeav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ke Intrator对此表示,IPO定价的调整是基于对当前宏观市场环境阻力的考量,并依据市场投资者的购买兴趣对交易规模进行了相应调整。尽管如此,他仍然坚信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规模仍然不足,特别是在DeepSeek引发的市场波动后,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扩大规模”和“加快建设”。他提到,长远来看,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而公司目前的规模尚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CoreWeave的故事始于2016年,当时加密货币市场正处于鼎盛时期。公司的三位创始人Michael Intrator、Brian Venturo和Brannin McBee,在曼哈顿的一间办公室里,用一块英伟达GPU组装了首台矿机,开始挖掘以太坊。随着以太坊价格的飙升,他们的挖矿业务也迅速扩大,从一台机器扩展到车库,再到新泽西的数据中心,最终于2017年正式成立公司,最初名为Atlantic Crypto。

然而,2018年加密货币市场的寒冬让许多挖矿公司破产,但Atlantic Crypto却逆势而行,大量抄底收购GPU,最终囤积了数万块GPU。2019年,公司更名为CoreWeave,业务方向也从加密货币挖矿转变为提供高性能计算的数据中心GPU云服务。

这一转变让CoreWeave再次押中了风口。随着ChatGPT的推出,全球科技公司纷纷涌入生成式AI模型的研发,英伟达GPU成为市场的“硬通货”。CoreWeave通过提供虚拟化GPU算力,让用户按需租赁高端GPU,无需自行购买硬件,从而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凭借先发优势,CoreWeave迅速扩张,并成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2023年4月,公司获得了由英伟达领投的4.2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提升至20亿美元。此后,公司又通过抵押Nvidia H100 GPU,从多家机构获得了23亿美元的债权融资。在2024年相继完成多轮融资后,CoreWeave开始筹备上市。

然而,尽管收入增长迅速,CoreWeave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从2022财年到2024财年,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3100万美元、5.93亿美元和8.63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上的重资产、高杠杆投资所致。截至2024年年底,CoreWeave的债务总额达129亿美元,其中79亿美元是通过抵押GPU获得的。

尽管如此,CoreWeave仍在加快扩张步伐。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32个数据中心,其中美国14个,英国2个,并计划投资22亿美元在瑞典、挪威及西班牙建设新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共拥有超过25万块英伟达GPU,规模已接近meta。

然而,随着DeepSeek的出现,英伟达股价大跌,市场对算力需求的“无限增长”估值逻辑开始动摇,担心数据中心过度建设的泡沫。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也在公开场合表示,看到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出现泡沫苗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