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度的财报发布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造车新势力们再次以业绩的显著差异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从蔚来、理想、小鹏到零跑、赛力斯、极氟以及小米汽车,这些企业各自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展现了一幅多元化的发展图景。
在这一年里,理想汽车以高达1445亿元的营收稳居榜首,连续两年实现了盈利的壮举。赛力斯则依靠与华为的紧密合作,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增长,几乎可以说是“躺赢”。相比之下,零跑汽车虽然在规模上不及“蔚小理”,但却是最接近盈利的企业之一。蔚来汽车的营收虽然同比增长,但亏损额依然较大,成为其亟需解决的问题。小鹏汽车则通过依赖低端车型和向大众汽车提供技术服务,实现了净亏损的收窄。
小米汽车作为新入局者,首年便创下了328亿元的营收,其毛利率甚至超越了特斯拉,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然而,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却日益激烈,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45%,新势力们的前路并不平坦。传统汽车大厂的大面积反攻,使得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新势力们纷纷打出了自己的盈利战略。理想汽车采取了增程与纯电双线押注的策略,同时布局5C超充站,试图重构补能规则。蔚来则豪赌换电生态,并同步推进三个子品牌的发展。零跑则选择了血拼下沉市场,依靠整车制造与Tier1业务的“双轮驱动”来实现盈利。小鹏则受制于现金储备,被迫收缩战略,聚焦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
在盈利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新势力们的表现各异。理想汽车虽然营收稳步增长,但由于低价车型占比的提升和纯电转型的投入,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蔚来汽车的营收虽然同比增长,但净亏损却再度扩大,现金流承压。小鹏汽车虽然亏损收窄,但品牌溢价尚未稳固,研发投入也拖累了盈利。零跑汽车则通过性价比打法和全栈自研实现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单车均价较低,毛利率仍有待提升。
赛力斯作为华为鸿蒙智行体系的合作伙伴,凭借问界M9的热销实现了业绩的暴涨,但未来也需要在技术依赖与自主能力之间找到平衡。极氟汽车则通过与领克的合并,实现了技术共享、供应链、制造和渠道的协同优化,有助于降低成本。小米汽车则继续以“人车家全生态”为理念,寻求在行业中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已经从电动化转向了智能化。当硬件利润变得稀薄时,生态协同成为了新的价值高地。新势力们纷纷扩展朋友圈,寻求在行业中的合纵连横。无论是技术联盟、生态绑定还是资本联动,都是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占生存席位。
面对未来的挑战,新势力们需要更加精准地找准自己的生态位,考验着每一家企业的眼光和战略定力。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浪潮下,新势力们能否实现盈利并持续发展,将决定它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