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长春市,这座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由数字化引领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吉林汽车产业向万亿级集群迈进的强劲动力。它们凭借创新驱动,从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成功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书写了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走进一家转型成功的企业车间,自动化生产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忙碌的机器人按照预设的“数字轨道”——地面上的二维码,精准地将物料运送到生产线的各个点位。从原料上料、流转到成品加工、入库,整个车间的自动化率高达90%以上。即便是在订单量激增40%的2025年一季度,生产线也能保持24小时不间断作业,确保订单如期交付。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许多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转型初期举步维艰。特别是在寻找性价比高的云端存储公司时,这些企业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数字化改造进程一度受阻。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长春市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专班,通过遴选具有技术优势的服务商,为企业进行精准匹配,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转型后的企业,不仅在生产效率上实现了翻倍提升,更在产品研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扁带充电线束,采用全铝结构,重量仅为传统铜制线束的三分之一左右,成本更低。同时,这种线束的形状完全贴合车体,空间利用率更大,为下游汽车主机厂节省了人工组装的时间和成本。企业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收获了1000多项专利,深度服务于国内新能源主流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并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家企业的产品不断向“高精尖”迈进。他们研发的智能配电控制模块,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心脏”。这块小小的电路板集成了1500多种物料,应用了20多项专利技术,能够减少汽车线束的使用,提升智驾系统的反应速度,并优化能源调度,提升用户体验。这一转型实践,不仅展现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实力,也成为了吉林省汽车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生动缩影。
随着吉林省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2025年以来,吉林省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清单,明确攻坚任务,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民营企业将在吉林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吉林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