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特斯拉在中国的批发量大幅下滑至30688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9%,与上月相比也下降了51%,这一成绩是自2022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
尽管特斯拉方面解释称,新款Model Y的交付时间较晚,对销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Model Y换代后的销量暴跌,无疑暴露了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Model Y作为特斯拉的明星车型,其市场表现直接影响到特斯拉的整体销量。
为了应对在中国市场的困境,特斯拉计划在上海超级工厂推出一款低成本Model Y,内部代号为“E41”。这款车型将通过简化配置来降低成本,预计成本将降低20%,并计划在2026年投产。据消息人士透露,“E41”主要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售价有望在20万元左右,未来还可能在欧洲和北美生产。
然而,特斯拉的这一策略也存在风险。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汽车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特斯拉的内饰一直备受诟病。此次推出的“E41”很可能在内饰上进行减配,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举动。特别是在中国厂商纷纷推出高配置车型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减配降价策略能否奏效,仍需时间验证。
除了新车型,特斯拉还对FSD(全自动驾驶)功能寄予厚望。马斯克曾表示,FSD不仅可以提升特斯拉的竞争力,还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特斯拉财报显示,FSD的收入占整车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很低,订阅率也远低于预期。
在中国市场,FSD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尽管特斯拉已经宣布推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但车主和博主的体验反馈显示,FSD在某些场景中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主要源于特斯拉缺少中国本土的实车数据,导致其AI训练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斯拉可能会在中国租赁或建立算力中心。然而,在中国智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特斯拉能否迅速适应并提升FSD的性能,仍是一个未知数。特别是小鹏等中国厂商推出的免费智驾系统,对特斯拉的FSD构成了巨大压力。
特斯拉还要面对全球传统车企的电动反攻。在美国市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3年的55%下滑至约49%,而通用、福特等传统汽车厂商的纯电车销量却显著增长。在欧洲市场,特斯拉也面临着德系车的激烈竞争。
更为严峻的是,特斯拉在资本市场也遭遇了挫折。华尔街对特斯拉的估值正在重新评估,多家投资机构纷纷下调其目标股价。摩根大通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特斯拉的品牌贬值速度在汽车史上难以找到类似案例。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特斯拉需要尽快调整策略,以应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全球传统车企的电动反攻。否则,其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地位将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