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学领域的佼佼者水晶光电(股票代码:002273.SZ)在其2025年的首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正式通过了收购广东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95.60%股权的提案。此次收购以现金方式进行,交易金额高达3.24亿元,标志着水晶光电在增强现实(AR)产业布局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会上,水晶光电的董事长林敏向与会者阐述了公司的长远规划。他指出,在AR产业的广阔天地中,水晶光电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元器件至3D感知显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因此,收购埃科思对于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为光学行业的领头羊,水晶光电融合了3D摄像头、元宇宙、AI眼镜等多个前沿概念,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此次股东大会不仅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还围绕AI/AR眼镜、AR-HUD等前沿技术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林敏强调,从早期的通讯设备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乃至折叠屏和头戴式VR设备,个人移动终端的形态虽不断变化,但其核心目的始终是放大屏幕,占据更广阔的视野。在他看来,AR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个人移动终端的终极形态。
他进一步透露,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3D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外企业对3D技术的需求激增,而水晶光电与埃科思的结合,恰好能够提供完整的AR智能眼镜产品方案。这一方案结合了水晶光电的波导片和埃科思的3D空间感知模组,已经收到了来自客户的积极反馈。
林敏还分享了公司对AR眼镜技术路线的选择。他表示,目前AR眼镜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量产面临诸多挑战。衍射光波导和反射光波导是两种主要的技术路线。衍射光波导虽然可用半导体制程生产,但存在视场角小、色散、漏光等问题。而反射光波导虽然制造难度大,但显示效果更佳。基于这些考量,公司选择了反射光波导的技术路线。
水晶光电的董事会秘书韩莉也在会上分享了关于AR-HUD的看法。她指出,智能座舱作为人车交互的关键环节,正朝着高集成度和强智能化的方向发展。HUD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至关重要。
韩莉引用了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指出AR-HUD在中国市场的搭载率正在迅速提升。预计到2027年,AR-HUD的搭载率将首次超过传统的W-HUD,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主流配置。她强调,水晶光电的AR-HUD产品市占率在过去三年一直名列前茅,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AR-HUD的持续升级。
韩莉还透露,目前搭配AR-HUD的量产车主要来自国产厂商,如长安深蓝、长城等。这是因为国产厂商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较短,通常在一年左右,而国外厂商则需要三年左右。价格方面,AR-HUD的成本已经从最初的4000多元降至1000元以下,车载产品的毛利率保持在15%左右。
对于未来AR眼镜和AR-HUD的发展,林敏和韩莉都表示充满信心。他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AR眼镜将成为下一代个人移动终端的终极形态,而AR-HUD也将成为车内显示的主流配置。
在会议的最后,与会者还就收购埃科思的时间节点、长期亏损和未来订单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林敏回应称,3D时代的到来为水晶光电收购埃科思提供了契机。未来,公司将继续支持埃科思在3D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并坚定看好3D技术在AR/VR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