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科技界备受瞩目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透露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预测:6G技术可能于2030年正式迈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张平院士的这一观点,为业界描绘了一幅未来通信技术的宏伟蓝图。
他强调,6G并非凭空诞生,而是5.5G技术逐步演进和成熟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揭示了技术迭代背后的逻辑与规律,预示着6G将建立在5G及5.5G坚实的技术基础之上。
展望未来,张平院士预计,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引领信息消费的新潮流,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覆盖“人、车、家”的多元化场景。这些新兴技术产品的普及,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在谈到6G研发策略时,张平院士指出,5G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首先,他强调了标准与研发并行的重要性,认为6G标准的制定应延续IMT-2030推进组的协同模式,并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突破对标准的引领作用,如语义信息论等领域的研究。
其次,张平院士认为,垂直场景的创新是驱动6G技术发展的关键。他提到,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已经验证了网络切片的价值,而6G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数字孪生人”、“低空交通”等前沿场景,以这些场景的需求倒逼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最后,张平院士还强调了国产化生态构建的重要性。他指出,5G毫米波国产化的成功经验表明,强化芯片、材料等基础环节是构建自主可控生态的关键。同时,语义通信技术的突破已经验证了低制程芯片在6G应用中的可行性,为国产芯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