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那些遥远的螺旋星系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旋转风车,各自以独特的姿态在宇宙中舞动。然而,一项来自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最新观测结果,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可能颠覆传统认知的惊人现象:星系的旋转方向或许并非随机,而是暗示着宇宙本身可能也在旋转。
JWST的“先进深空星系巡天计划”(JADES)对263个遥远的螺旋星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令人震惊。与银河系旋转方向相反的星系数量,竟然比相同方向的星系多出了50%。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不对称性随着星系红移的增加而愈发显著。这一发现无疑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宇宙规则的重要线索。
在JWST拍摄的图片中,那些与银河系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星系被分别标记为红色和蓝色。从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蓝色标记的星系数量明显多于红色标记的星系。这一直观的展示,无疑为星系旋转方向的不对称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JADES计划的GOODS-S观测区域中,JWST捕捉到了众多螺旋星系的壮丽景象。其中,158个星系与银河系反方向旋转,而只有105个星系与银河系同方向旋转。这一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星系旋转方向不对称性的存在。
面对这一惊人发现,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猜测来解释这一现象。其中一种猜测是,宇宙本身可能具有旋转性。如果这一猜测成立,那么不同区域的星系就可能呈现出某种方向上的不对称性。事实上,早在2011年,天文学家就从史隆数位巡天(SDSS)的资料中发现了数千个螺旋星系旋转方向分布的微小不对称性。而JWST的最新数据,无疑为这一猜测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另一种可能性是,星系旋转方向受到某种尚未被完全理解的宇宙物理机制的影响。星系并非随机分布,而是沿着大范围的纤维状结构形成。如果这些纤维状结构在宇宙诞生时就已具有某种方向性,那么诞生的星系可能会继承这种方向性,从而导致旋转方向的不对称性。早期宇宙的磁场与暗物质分布不均匀,也可能影响星系形成时的角动量,使得某种旋转方向的星系更容易诞生。
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猜测是,宇宙可能位于某个超大黑洞的内部。这个黑洞的旋转可能影响着星系的旋转方向。如果这一猜测成立,那么黑洞的自旋方向将决定宇宙物质的角动量,从而导致星系旋转方向的偏好。尽管这一“黑洞宇宙学”的想法目前仍具有高度理论性,但如果未来有更多观测发现类似现象,那么我们将不得不从根本上改变对宇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