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推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供不应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已突破3140万辆大关,然而,与之配套的维修企业数量却不足2万家,专业维修技术人员更是稀缺,总数不足十万人。
众多新能源汽车车主反映,寻找可靠的维修服务点成为一大难题。市场上,能够提供新能源汽车专业维修服务的网点寥寥无几,给车主带来诸多不便。
据调查,全国范围内仅有三成的传统汽车维修点具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维修资质。这一现状的根源在于新能源汽车售后领域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深圳某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的负责人黄丰坦言,招聘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极为困难,多数新员工只能从汽车培训学校招募,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
根据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103万,其中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占比高达80%。当前,全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深圳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廖绍平指出,深圳作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20万辆的城市,持有相关技术证书的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却不足两千人,人才缺口高达两万余人。
这一巨大的人才缺口,直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高薪现象。部分维修工的薪资水平甚至超越了传统燃油车维修工的两倍。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今年过保修期的车辆预计将达到350万辆。市场需求的激增,促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点数量逐年上升,但同时也加剧了维修人才的短缺问题。
某汽车售后平台新能源业务负责人范一鸣介绍,以往燃油车维修技工的月薪普遍在五千至一万元之间,而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工的月薪范围则在八千至一万五千元,部分一线城市更是高达两万元。尽管不少4S店和维修企业开出高薪招聘,但仍难以缓解“有岗无人”的尴尬局面。
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需掌握机械、电子、化学等多领域知识,不仅要精通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电安全操作等核心技术,还需熟练使用智能诊断设备。与燃油车维修相比,新能源汽车维修更注重电路板检测,且由于高压电的存在,对操作安全规范的要求更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