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葛店园区,春意虽浓,但车间内的热情更为炽烈。3月的一个寻常日子,记者踏入这片创新与工业交织的热土,见证了华工科技如何以科技之光,照亮“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之路。
蓝色的工装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的身上显得格外醒目,他正站在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器臂旁,目光紧随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舞动。随着激光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弧线,车间内钢花飞溅,仿佛每一朵火花都在诉说着科技与工业融合的壮丽诗篇。43秒,一台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在激光的精准焊接下完成,这是当前汽车整车焊接行业的速度巅峰,马新强自豪地分享着这一成就。
马新强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实验室,这里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他最为钟爱的场所。谈及华工科技在高端激光装备领域打破国外近40年技术垄断的壮举,他感慨道:“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人才的驱动。”华工科技与多所高校携手,共同培养工程硕士、博士及卓越工程师,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在人才战略的支撑下,华工科技不仅实现了高端激光装备的进口替代,更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出口订单量超越了国际知名品牌。马新强强调:“我们坚持薪酬向青年技术骨干和潜力人才倾斜,因为只有用好人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从一颗进口螺丝钉到大型设备整机出口,华工科技的蜕变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崛起。马新强带着记者走进实验室,换上实验服,戴上橙色护目镜,与研发人员一同观察正在实验中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他提出的要求细致入微,彰显了他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面对未来,马新强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我们已从‘以市场为牵引,技术为驱动’转变为‘以技术驱动为主,市场牵引为辅’。我们将加强前沿技术的识别和储备,在极限制造、星际通讯等领域积极探索,致力于开发出更多全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的产品。”
在马新强的办公室里,一块镶嵌着小螺丝的透明亚克力引人注目。这颗螺丝曾以3美元一颗的价格,象征着技术受制于人的时代。马新强保留着它,作为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的信物:“我们必须倾尽全力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绝不让一颗小小螺丝,再成为企业发展路上的障碍。”
华工科技的核心产品正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畅销全球。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焊接云平台已接入超4200台设备,形成焊接工艺数据库规模达270万组,相关技术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过2000项。每周一的办公会上,马新强都会仔细聆听各部门的汇报,与青年工程师深入探讨产品技术细节,共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