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汽车行业中,“中阶智驾”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多家车企如比亚迪、东风岚图、奇瑞、长城和吉利等,纷纷计划在10万至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上标配智能驾驶技术。
在这一价格区间内,车型间的外观、内饰和空间差异难以形成明显竞争优势,因此智能驾驶成为了关键卖点。例如,小鹏的MONA03在2024年12月实现了36695辆的月销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出色的智能驾驶能力。
智能驾驶行业通常分为高阶、中阶和低阶三类。低阶智驾以前视一体机为主,而高阶智驾则具备城市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功能。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具备行车、泊车功能,以及高速NOA和新兴的城市记忆领航(通勤NOA)功能的中阶智驾。
近年来,随着软硬件开发的加速,中阶智驾逐渐取代了同价位段车型中的低阶方案,成为车企维持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关键。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今年1至9月,中国市场20万元以下价位的新能源乘用车交付量占比达到64.49%,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力消费带。
中阶智驾市场的崛起,与汽车产业变革的进程密切相关。电动化已经历两轮行情,第一轮是纯电动车型的降本和有效供给,第二轮则是插混车型的降本。特斯拉和比亚迪是这一进程的代表性企业。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产和Model 3的降价,开启了国内电动化浪潮;而比亚迪则通过混动系统降本,首次实现了油电同价。
智能化阶段可能重演这一逻辑:以技术降本和高频需求覆盖的中阶智驾方案,将冲击10万至20万元国内主力销售车型市场。智驾软硬件性能的指数级提升也是中阶智驾被频频提及的微观因素。
低阶市场的前视一体机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但功能碎片化,智驾体验不强,难以成为车型卖点。高阶产品性能体验优秀,配置率高,但成本高昂,主要在40万元以上车型搭载。而中阶智驾则兼顾了低成本和高性能,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同。
在中阶智驾方案上,车企最关注的要素是成熟度和成本。成熟度要求智驾供应商具备全栈自研至量产的能力,以及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供应商还需要通过联合开发、技术共享等方式,帮助车企提升自研能力。
成本方面,中阶智驾方案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按照智驾成本占总成本的3%计算,10万至20万元车型的智驾方案价格在4500元左右。因此,供应商需要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推出在此价格范围内的中阶量产方案。
作为地平线征程6系列的首批算法合作伙伴,易航智能是量产能力的代表者之一。易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陈禹行表示,量产经验分为量产能力和量产思维两部分。量产能力指全栈自研至量产的技术和工程化能力;而量产思维则要求工程师在做开发时,考虑技术在量产后现实行车中是否能执行。
在J6E/M之前,易航智能已经在J5平台上开发出城市NOA功能,有了成熟方案作为基础,实现了J6E/M方案的快速成型。基于J6E,易航智能推出了“笃行”平台标准版,整套成本不高于5000元,规模化量产后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
陈禹行认为,车企和供应商之间存在认知差异,车企希望拿到的方案独一无二,而供应商则希望所有车企都使用同一套方案。因此,深度、良性、注重服务的合作关系,才能和车企产生良性互动。易航智能在未来三年将争取实现150%的增长,将J6E/M方案做到中阶智驾市场Top 3。
陈禹行还透露,易航智能发布的“笃行”平台全能版面向高阶智驾市场,目的是实现所有城市场景的NOA功能。虽然高阶市场技术要求更高,但利润空间更大,有助于智驾方案商走出低价怪圈。
在智驾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易航智能与车企的深度协同成为了行业的一个更优解。这种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还能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