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旷视十三年:从科技新星到商业化探索,AI之路如何继续?

   时间:2025-03-31 04:02:3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领域,印奇和他的旷视科技无疑是一段传奇。这位1988年出生的安徽小伙,早在2006年就展现出了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那一年,他在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和全国高考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并毅然选择了自动化系,只因听说该系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

在印奇入学的前一年,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姚教授创立了著名的“姚班”,通过严格选拔,为优秀学生提供高难度的计算机教育。尽管印奇并非计算机系学生,但他对姚班心生向往,并在大二时成功通过了姚班的选拔考试,成为那四十名精英学子之一。

然而,姚班的教育内容偏于理论,与印奇想象中的实用计算机相差甚远。为了更快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印奇从大二开始便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并于2008年进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师从孙剑教授。在MSRA的黄金时代,他与众多后来成为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域领军人物的人才共事,这段经历无疑为他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科毕业后,印奇继续留在MSRA工作了一年,随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视觉传感器设计方向的博士学位。然而,他的创业梦想并未因此搁置。2011年,他与唐文斌、杨沐共同创立了旷视科技。起初,他们开发了一款名为“乌鸦来了”的游戏,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控制游戏人物,并因此获得了联想投资的第一笔融资。

然而,游戏业务的发展并不如预期顺利。意识到公司可能面临危机,印奇毅然放弃学业,从美国飞回北京,将公司重心转向视觉服务平台Face++。Face++在2013年首次亮相计算机视觉顶会ICCV,便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很快赢得了美图秀秀等客户的青睐。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旷视也迅速转向这一领域。他们凭借出色的算法和创新能力,在金融、出行、手机、安防等多个行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安防领域,旷视凭借国内第一套动态人脸识别系统,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变化,旷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上市之路上,旷视经历了两次失败。2019年,旷视原计划在香港上市,但因美国制裁和香港动乱等原因被迫放弃。2021年,他们转战科创板,但又因蚂蚁监管事件而受阻。这两次上市失败对旷视的士气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尽管如此,旷视并未放弃。他们开始更加务实地调整业务策略,重视从算法到硬件的长链条能力,补齐在硬件制造、供应链和销售等方面的短板。同时,他们也将新业务重点转向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希望在这些新兴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汽车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旷视凭借在视觉感知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切入这一市场,并发布了智驾方案,获得了多家主机厂的定点。他们还在研发下一代涵盖感知、决策和规控的一段式端到端系统,希望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旷视来说,盈利已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他们开始更加聚焦主要业务板块,明确客户群,努力实现商业闭环和规模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旷视也深刻体会到了业务闭环的重要性。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他们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还要做出好的产品,获得客户的认可,最终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旷视的故事远未结束。虽然他们经历了诸多挑战和挫折,但他们的坚持和创新精神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市场中,旷视能否再次崛起,成为行业的领军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