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一场聚焦于未来教学创新的盛会——“2025年一丹奖会议”圆满落幕。此次会议于3月26日至28日举行,以“创新教学,迎接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高校、智库、教育组织及基金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教育的未来走向。
会议由一丹奖基金会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玛丽·卢·富尔顿教学创新学院携手主办。在开幕致辞中,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博士强调了教育界与人工智能(AI)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系统需不断反思过去、评估现在、畅想未来,以确保与时俱进。陈博士还提到,教育的变革离不开合作与交流,不同的声音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长迈克尔·克劳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参会者的欢迎,并指出教育创新是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玛丽·卢·富尔顿教学创新学院院长卡罗尔·巴西尔也在现场致辞中欢迎了各位嘉宾。克劳校长表示,一丹奖基金会对教育创新的热忱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不谋而合。
在会议期间,多位一丹奖得主与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互动。他们围绕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教育领导力以及教育科技如何助力未来等议题展开了探讨。专家们从人口学、全球发展、教育体系、教学实践等多个角度出发,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其中,一位专家指出,更高的教育程度与更健康的人口、更强健的经济和气候适应力密切相关,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他呼吁研究人员站在政策实施的角度思考,提出立足当地、具有经济成效的教育举措。在教育体系层面,专家们介绍了自己参与设计的教育体系如何实现自下而上的变革,并强调了与各国教育主管机构、民间社会及私营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方面,专家们从心理学、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创新教学思维,构建包容个体差异的“教育新生态”。他们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社会及文化经历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AI素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会议期间,专家们还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潜力。他们认为,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惠及不同教育环境中的儿童方面。然而,教育科技开发者需立足当地环境,以使用者需求为中心,确保科技与教育不均衡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兼容。
会议设有多个互动环节,鼓励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在闭幕致辞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罗纳德·贝盖托介绍了“可能性思维”的概念,即突破对事物的现有认识,想象未来可能的动态思考过程。他通过开发的生成式AI工具“AI创想实验室”,引导参会者一同探索未来教育的可能。
会议现场还展示了多项教育创新成果,包括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等。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教育科技的最新进展,也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一丹奖会议系列”是由一丹奖基金会与国际组织及教育机构定期举办的盛会。自创办以来,该系列会议已在全球范围内多个知名学府举办,包括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一丹奖基金会作为一家国际慈善基金会,致力于通过设置奖项及搭建教育创新者网络,推动教育公益事业发展。
据悉,2025年一丹奖获奖名单将于9月揭晓。该奖项是具有包容性的全球教育奖,每年颁发一丹教育研究奖和一丹教育发展奖,分别授予对教育贡献卓著的个人或不超过三位的团队代表。得奖者将获得一枚纯金奖牌及3000万港元奖励,其中一半为奖金,另一半用于支持教育研究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