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在此次盛会上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演讲主题聚焦于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及其对全球市场格局的影响。
吴永桥从智能驾驶供应链企业的独特视角出发,揭示了智能驾驶领域的四大显著趋势。首先,技术趋同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他提到,高精地图、无图技术、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及结合VLM和世界模型的高级方案,正逐步融合为一套统一的技术体系。在端到端技术时代,企业间的起跑线被重新划定,算力、算法和数据驱动能力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吴永桥通过亲身体验,对比了市场上头部端到端车型的表现,发现各品牌间的技术差距并不显著,与领先者的差距仅为三到四个月,这与此前技术规则分明的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还特别提到,在今年的美国CES展会上试驾特斯拉Cybertruck的经历,这款长达6米的车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展现了极度自信、安全和舒适的驾驶体验。他认为,特斯拉在端到端基座模型算法方面,相较于国内同行有着断代式的领先优势,至少领先一到两年。
在智能驾驶成为标配的趋势上,吴永桥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比亚迪近期发布的天神之眼技术,在中阶智能驾驶领域实现了80至150TOPS的算力,涵盖高速领航、城市记忆行车和全自动泊车等功能,并在8万至15万元价位的车型中作为标配。他认为,随着技术标配化,主机厂无需再投入巨资进行全栈自研,而应将这些标准化工作交给专业的供应商,自身则专注于用户体验的算法优化和售后服务。他预测,在未来三年内,这一价位段的主机厂将普遍放弃全栈自研,因为数据闭环和工具链的研发成本过高。
吴永桥还强调了高阶智能驾驶与中阶智能驾驶的不同发展路径。他认为,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供应链可能无法满足主机厂在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定制化需求。然而,中阶智能驾驶未来将成为汽车的标配,而非核心竞争力所在。他指出,AI座舱将成为主机厂下一个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领域,因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将使座舱成为未来竞争的新焦点。
吴永桥还谈到了油电同智的趋势。他指出,尽管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但去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中仍有超过1500万辆是纯燃油车。如何让这些燃油车车主也能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