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洲民营火箭首飞梦碎,火箭复用技术之路道阻且长

   时间:2025-03-31 12:31:5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欧洲民营航天领域迎来了一次备受瞩目的尝试,德国慕尼黑的伊萨尔航天公司在挪威北部的安多亚发射场,对其自研的光谱号运载火箭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这一事件标志着欧洲(苏联/俄罗斯除外)首次在本土尝试进行入轨发射,同时也代表着欧洲新兴民营火箭企业向这一领域的勇敢迈进。

然而,遗憾的是,光谱号的首次飞行并未如预期般顺利。火箭在起飞后的短短十几秒内便出现了姿态失控,随后发动机关闭,箭体坠落地面,宣告了此次任务的失败。尽管本次发射并未搭载任何卫星,且火箭的坠落并未对发射台造成损害,但这一结果仍然让人们对欧洲民营航天的未来产生了疑虑。

光谱号火箭的起飞、失控和坠落的画面被记录下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次发射虽然未能成功,但却让欧洲民营航天企业得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技术实力,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伊萨尔航天公司在发布情况说明时,开头竟用“多成功啊!”这样的表述,让人颇感意外。在火箭发射失败的情况下,这样的表述显然难以令人信服,也引发了人们对公司公关策略的质疑。

光谱号火箭作为一种小型运载火箭,全长28米,直径2米,设计目标是能够将1吨载荷送入地球轨道。然而,与全球其他新兴民营火箭企业相比,光谱号的运力指标并不突出,甚至与我国的一些成熟产品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不过,光谱号在设计上却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采用了液氧丙烷燃料组合,这种燃料组合具有减轻火箭贮箱结构重量的优点,但实用性还有待实践检验;二是采用了在一级上并联安装九台发动机的设计,这种设计使得光谱号在火箭回收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尽管光谱号在火箭回收技术上有所突破,但欧洲是否真的能够先于我国掌握火箭复用技术,目前看来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毕竟,火箭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而欧洲民营航天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于欧洲民营航天的未来,我们还需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期待他们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