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之际,英伦跑车品牌莲花(现称路特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昔日与保时捷、法拉利齐名的品牌,在电气化的转型大潮中显得力不从心,销量持续低迷。
相比之下,小米汽车等新兴品牌却势头强劲。小米SU7 Ultra发布后,仅两小时订单量便突破万辆,这一成绩几乎相当于莲花跑车一年的销售目标。这一鲜明对比,无疑让历史悠久的莲花跑车倍感尴尬。
财务数据显示,莲花跑车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净亏损分别达到1.11亿美元、7.25亿美元和7.43亿美元。尽管2024年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05%,达到6.53亿美元,但仍未能摆脱亏损困境,净亏损达4.59亿美元,毛利率也下降至9%。相比之下,法拉利、保时捷等竞争对手的毛利率则保持在20%至40%之间。
在资本市场,莲花跑车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自2024年2月上市以来,其股价从开盘价的17.99美元跌至不足2美元,市值蒸发近九成。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莲花跑车提出的2026年实现经营现金流及EBITDA转正的目标显得遥不可及。其“Vision 80”复兴计划和“Win26”成本控制战略也未能带来实质性改善。
品牌更名事件更是让莲花跑车的处境雪上加霜。2017年,莲花跑车被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但由于商标权问题,在国内只能使用“路特斯”作为品牌名称。经过长达11年的法律诉讼,莲花跑车终于在2025年1月正式回归“莲花”品牌。然而,这一更名并未带来预期的市场反响,反而因品牌认知度不足和命名争议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其市场困境。
莲花跑车在市场营销方面也频频失误。从“验资5000万相亲活动”引发的低俗争议,到三次减配导致的车主维权事件,再到将试驾车当作新车出售给客户的丑闻,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莲花跑车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其前任中国区总裁毛京波虽然拥有丰富的营销经验,但在莲花跑车上的表现却令人失望。面对销量下滑和用户不满,毛京波虽然发表了致歉信,但并未提出有效的补偿方案,进一步激化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矛盾。
如今,莲花跑车正经历着高层动荡和战略摇摆的双重考验。在电气化转型的道路上,莲花跑车显然未能准确把握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而欧美市场又受到贸易摩擦和加税政策的影响,成本激增,销量进一步受挫。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莲花跑车能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电动化发展道路,仍然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