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保值率的较量中,汽车与手机这两大消费品常常成为对比的对象。多数人的直觉可能倾向于认为汽车更保值,但实际情况却出人意料:手机的保值能力或许更胜一筹。
这一发现引发了笔者对新能源汽车保值率的好奇。遗憾的是,在广泛搜索后,笔者发现关于新能源汽车三年保值率的具体数据稀缺。原因在于,许多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上市时间尚不足三年,甚至有些品牌的市场寿命都未能达到这一长度。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找到了一项关于新能源汽车两年平均保值率的数据——51.5%。这意味着,如果你在2023年3月花费30万元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两年后想要出售,理论上只能获得约15万元的回报。而如果通过二手车商出售,价格可能还会再低1至2万元。
相比之下,电子产品的保值表现则显得更为亮眼。以苹果iPhone 14ProMax为例,两年前售价8200元的手机,如今回收价格仍能轻松超过4000元。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保值率呢?关键因素主要有两个:工厂产能和汽车厂家的官方降价策略。当工厂产能不足,市场供不应求时,二手车的保值率自然会水涨船高。反之,如果汽车厂家频繁更新车型,并对老款车型进行降价促销,二手市场的保值率就会大幅下降。
日系车之所以保值率高,正是因为其产能稳定,且不会轻易推出新款车型。然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些看似尖端的配置,如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和高算力芯片,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届时,想要出售旧车换新车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他们的爱车保值率已经大幅下跌。
因此,在购买汽车时,消费者不仅需要关注车辆的性能、配置和价格,还需要考虑其保值率。毕竟,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想要出售这辆车时,保值率将直接影响到你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