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可能是朋友圈里最后一个将AI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人。朋友透露,他利用AI做副业,每月轻松赚取上万零花钱。他向我分享了他的模式:组建一个小团队,运用AI技术抓取小红书上的热门运势内容,再通过多个账号发布AI算命帖子,内容涵盖姻缘、事业、前世等话题。
当用户被吸引并私信咨询时,他们会被引导至微信,提供基础信息,由AI进行深度分析,最终通过微信交付结果。收费不等,从100元起,高的可达300至500元一次,具体费用取决于分析内容和客户需求。当我质疑这是否是割韭菜的行为时,朋友反驳称这是信息服务,赚信息差不等于割韭菜。但更让我好奇的是,为何会有人相信AI算命?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相信AI算命的人群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助式AI算命,即自己掌握AI技术,输入信息后让AI给出分析或预测结果。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是出于好奇心尝试。第二类则是利用信息差为他人提供算命服务。比如,我妈就曾在抖音上遇到这样的情况,她被一个自称“算命大师”的人吸引,支付了80元让对方帮她算命。对方可能利用AI工具生成了一些模棱两可的分析,但我妈却觉得挺准,还特意打电话跟我分享。
其实,这些所谓的分析不过是AI模型根据常见情况生成的通用内容,毫无针对性。但因为语言模糊且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很容易让人产生“说得真准”的错觉。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巴纳姆效应在起作用。人们倾向于接受那些模糊且具备普世性的描述,并认为它们非常准确,非常符合自己的个性或命运。
我认为算命还反映了人们对决策性焦虑的一种转移。当遇到重大选择时,人们往往会感到迷茫和焦虑。而AI算命则提供了一种看似科学、神秘的依据,帮助人们将内心的焦虑转移到外部的“命运”上。比如,在职业选择上,很多人纠结于是选择钱多但没发展的工作,还是钱少但有前途的工作。这时,去问AI算命,它可能会给出一个模糊但看似有方向性的建议,让人觉得自己找到了出路。
然而,算命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它只是在人们纠结时给出了一个外部答案,这个答案不一定靠谱,但却能打破内心的纠结,让人从焦虑中暂时解脱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焦虑时更容易接受建议,哪怕这些建议并不明智。因为焦虑状态下的人们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想不明白、搞不定。这时,外部权威或工具就成了救命稻草。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种人相信宿命论。他们认为人的穷富、寿命等都是命中注定的,只能听天由命。这种思想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却能给人带来一种心理安慰。然而,也有人认为世界有因果关系,即你的行为和选择会影响你的未来。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人们总会找到充足的理由来缓解焦虑。
那么,AI算命到底可不可信呢?我尝试与一款名为Deepseek的AI进行对话,试图从中发现一些秘密。在对话中,我提出了三个问题:生辰八字算命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算命很准?算命到底有没有价值?Deepseek给出了详细的回答。
它认为,生辰八字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研究对象,但在决策上缺乏科学严谨性。很多人觉得算命很准,其实是心理认知偏差与主观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算命的价值,它认为不能简单地用“应该”或“不应该”进行二元对立的判断。决策都是灰色的,不能全盘否定算命的价值,也不能完全迷信它。
Deepseek还提到,真正的“改命”不是修改八字,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可能性永远向人的能动性开放。如果算准了,本来就要如此,何必算呢?如果算得不准,那还算什么?岂不枉费心机?这番话让我深感启发,也让我意识到,命运终是“知命而不认命”的创造性过程。
在与Deepseek的对话中,我还了解到,AI算命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数据统筹和心理学的结合。AI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结合心理学原理,能够给出看似有针对性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只能作为一种心理安慰。
总之,AI算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未来的好奇和渴望,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