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驾芯片战火正酣,黑芝麻智能如何破局蔚来自研与英伟达垄断?

   时间:2025-03-31 17:32:0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单记章自豪地宣布了公司的显著成就。自2020年推出A1000芯片以来,黑芝麻智能在中国传统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的芯片供应上,无论是从量产车企还是量产车型来看,均位居榜首。同时,在全球芯片出货市场中,公司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超过12%。

单记章详细介绍称,A1000这款采用16纳米工艺的芯片,拥有58TOPS的稠密算力,相当于100多T的稀疏算力。该芯片持续获得定点车型,并已成功应用于超过20款车型。公司计划在今年向客户交付最新的A2000芯片,这款芯片在技术上实现了诸多创新。

面对蔚来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并已量产供第三方使用的消息,黑芝麻智能的CMO杨宇欣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车企自研芯片主要是为了实现软件投入的节省和产品的差异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三方芯片供应商会消失,相反,第三方供应商将在长期内继续存在。

杨宇欣以特斯拉为例,指出特斯拉虽然在HW3.0阶段实现了芯片全自研,但在HW4.0阶段却选择将芯片设计交给博通。他强调,黑芝麻智能也在与车企进行这方面的交流,相信未来各方会从商业角度出发,寻求最优的合作模式。

在谈及与英伟达在高阶智能驾驶芯片领域的竞争时,杨宇欣坦言,全球AI芯片的发展整体上落后于英伟达半拍到一拍。然而,就智能驾驶产品而言,从产品性能、功能和成熟度上,正在逐步缩小与英伟达的差距。他预计,随着城市NOA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普及,未来二到四年内,国际芯片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才会真正开始。

单记章在演讲中还强调了智能驾驶中AI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他指出,摩尔定律推动了计算速度的高速发展,物理技术的进化也在推动计算速度的高度发展。然而,AI神经网络的理论突破使得计算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计算能力和计算架构的需求提出了巨大挑战。

他进一步解释称,过去评价算力的是CPU计算能力,以几百、几十K DMIPS为单位,而现在AI的计算能力则以几百TOPS、几千TOPS为单位,实际上相差千倍万倍。智能驾驶在算法,特别是去年端到端算法和高算力AI芯片的推动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在芯片性能方面,黑芝麻智能从A1000到A2000进行了一系列布局。A1000作为全球当时基于16nm最高算力的芯片,在推出时便突破了16nm最高算力。而A2000则在AI计算效率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支持单芯片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和数据闭环,同时支持非常灵活的拓展和多芯片互联。

单记章还透露,A2000最早的应用方向是智能驾驶,但这款芯片实际上非常通用,也可以用于各种通用计算和具身机器人等领域。A2000与C1200相结合,可以解决所有智能机器人的AI智能计算问题。

在论坛当天,蔚来创始人李斌也表示,蔚来的自研5纳米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正式量产,并搭载于第三代技术平台首款车型ET9上。李斌透露,自研芯片显著降低了成本,每辆车节省了约1万元人民币。对于这一消息,杨宇欣认为,车企自研芯片的主要节省可能来自软件投入,而非硬件成本。

杨宇欣还指出,随着产业成熟,各方分工也会越来越清晰。他相信未来智能驾驶行业也会慢慢收敛到分工协作模式,即车企负责实现差异化,而芯片供应商则提供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持。

对于高阶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杨宇欣表示,全球AI相关芯片的发展节奏整体晚于英伟达半拍到一拍,但正在逐渐拉平差距。他预计,未来二到四年内,随着城市NOA技术的普及,国际芯片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才会真正开始。从技术角度来看,ASIC芯片在推理领域相比GPU在成本和功耗上具有优势。

最后,杨宇欣还谈到了国际竞争的问题。他认为,中国产品在产品力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但真正商业到最高级别的竞争,还会面临全球关税围剿等挑战。然而,他相信中国的力量未来在全球肯定举足轻重,并希望伴随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而崛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