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智源研究院隆重发布了一项创新成果——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及其配套的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这一组合旨在推动单机智能向群体智能的跨越,为具身智能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持。
RoboOS框架和RoboBrain大脑的发布,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们不仅实现了跨场景多任务的快速部署,还促进了不同机器人本体之间的协作。RoboOS通过其独特的“大脑-小脑”分层架构,将复杂场景感知与决策能力(由RoboBrain提供)与高效执行能力(由小脑技能库承担)紧密结合,确保了整个系统在长周期、高动态任务中的稳定运行。
RoboBrain作为具身大脑的核心,融合了任务规划、可操作区域感知和轨迹预测的三维能力。它能够解读人类指令和视觉图像,生成基于实时反馈的行动计划,预测每一步的轨迹,并感知相应的可操作区域。在任务规划方面,RoboBrain在多个评测集上表现优异,超越了当时领先的闭源/开源模型。在可操作区域感知和轨迹预测方面,它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
RoboOS框架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任务管理和跨本体协作,为机器人提供了高效、灵活、可扩展的底层支持。它支持多种类型的具身本体,如松灵双臂、睿尔曼单/双臂、智元人形、宇树人形等,实现了大脑模型与小脑技能的“即插即用”。RoboOS还通过共享记忆系统实现了多个机器人之间的状态同步与智能协作,突破了传统“信息孤岛”的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RoboOS和RoboBrain的组合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在一个递送苹果和水果刀的任务场景中,睿尔曼单臂机器人、宇树人形G1和松灵双臂机器人分工协作,成功完成了任务。RoboOS接收指令后,递送RoboBrain进行任务拆解,并将子任务分发给各个机器人本体。各机器人本体在执行子任务过程中,由RoboOS提供端云协作能力,实现了云端RoboBrain分发规划、端侧执行技能并实时反馈的闭环协作。
RoboOS还具备高度的扩展性与可迁移性。它原生支持异构机器人本体的灵活接入,以Profile模板机制快速完成机器人能力建模与适配。同时,它还提供了完备的模型适配与API接入能力,兼容自研的多模态VLM,作为可插拔的大脑决策引擎,在服务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支撑复杂任务的多机协作需求。
智源研究院此次发布的RoboOS和RoboBrain,不仅是有机融合和广泛链接不同构型具身本体与丰富多元具身模型的重要一步,也是加速具身智能跨本体协作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举措。未来,随着更多产业合作伙伴的加入,具身智能生态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