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征途上摸爬滚打十余载后,小鹏汽车终于在近期迈出了重要一步——公司名称正式更迭。
“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广东小鹏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简单的两字之差,却寓意深远,标志着小鹏汽车在飞行汽车与智能驾驶领域的深耕决心更加坚定。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舞台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于3月24日放出了豪言壮语,承诺将在明年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这一科技感十足的未来愿景,在资本市场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当日小鹏汽车股价上涨3.29%,报收于86.25港元/股。
回望过去两年,小鹏汽车曾陷入重重困境。G9车型因SKU策略混乱而遭遇市场冷遇,加之特斯拉的降价策略与国内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一度让小鹏成为了新势力中最不被看好的一方。然而,随着去年下半年MONA M03车型的推出,小鹏汽车销量重回巅峰,其财报更是以“在血海中游泳,直至海水变蓝”为口号,彰显出顽强斗志。
MONA M03的火爆,不仅折射出小鹏汽车在长达两年的沉寂期中对自身定位与竞争趋势的深刻反思,更成为了其翻身的关键一役。然而,这场胜利能否持续,小鹏汽车能否真正书写一篇“重生传奇”,仍需时间检验。
近年来,小鹏汽车仿佛从一个技术宅男蜕变为价格屠夫。2025年前两个月,小鹏汽车销量突破6万辆,力压蔚来与理想,成为新势力三巨头中的销量冠军。小鹏似乎终于从血海中游出,看到了海水变蓝的曙光。
早在2020年,当蔚来主打高端市场、理想聚焦于奶爸车定位时,何小鹏便极具前瞻性地为小鹏汽车贴上了“智能化”的标签。P7车型正是在这一标签下诞生的爆款,引领小鹏汽车在2021年成为“蔚小理”销量之首。然而,超前的智能化定位在当时的市场上显得格格不入,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充电桩的普及与真实续航能力。
因此,小鹏汽车很快便陷入了困境。特斯拉Model 3的降价、智能驾驶逐渐成为电车标配、G9车型SKU混乱等问题接踵而至,小鹏汽车的竞争力逐渐削弱。在此背景下,小鹏汽车开启了长达两年的自救之旅。
2022年,小鹏汽车首次展现出开窍的迹象。在当年三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小鹏汽车明确提出“电动化领先将成为智能化领先后小鹏一个重要标签”。这一战略转移的成果,在两年后的MONA M03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MONA M03拥有两款续航版本,CLTC工况续航分别为515km和620km。其中,620km续航版本的售价仅为12.98万元,相比之下,同等续航的AION S MAX、荣威D7 EV等车型售价均在15万元以上。MONA M03在车身尺寸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轴距提升了驾驶体验。
资深汽车行业从业者林申表示:“MONA M03完全抓住了消费者对舒适度和续航的关注点,这体现了小鹏汽车在产品定位上的成功转型。”据懂车帝排名,在近半年同价位纯电车型中,MONA M03销量排名第五,仅次于比亚迪和吉利。
小鹏汽车的第二次开窍,在于引入了王凤英。与一直重视直营模式的电车玩家不同,长城出身的王凤英在经销商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加入小鹏后,她将直营与经销商模式融合,优化销售区域,淘汰效益不佳的直营店,同时扩张经销商店。
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加快了小鹏门店的增速,还提升了营销费用的效率。2024年,小鹏全国门店数量达到690家,同比增速翻倍;同时,营销费用占比营收的比例从2023年的34%下降至14%。林申分析称:“有效渠道的整合和加盟模式的推进降低了营销费用,为小鹏保持性价比的同时,缓解了盈利压力。”
从小鹏汽车的两次开窍中不难看出,其从科技宅男向商场老手的转变背后,是何小鹏本人对电车市场竞争残酷性的正视。他曾预言,中国车企将面临长达三年的淘汰赛,最终存活的车企将仅剩七家左右。在这一背景下,规模成为了小鹏汽车追求的核心。
为了提升规模,小鹏汽车采取了布局混动和全线降价两大策略。今年,小鹏将迎来全面的改款周期,G6、G9等车型将进行改款升级,并叠加800V超充和5C电池等技术。同时,改款车型的售价也将有所下调。
此次改款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G6和G9上线72小时内便收获了大量订单。随着MONA M03销量的攀升以及旧款新款的价格下探,小鹏汽车的均车单价已降至16万元区间,较2023年下降了3万元。在降本和降价的同时进行下,小鹏汽车成功抢占市场,毛利率从2023年的毛亏1.6%转盈至8.3%。
除了定位和定价上的调整外,小鹏汽车在电动化技术上也开始了混动布局。在做了十年纯电车后,小鹏汽车于去年底宣布将推出增程式电动车,搭载“鲲鹏”超电系统,首款车型综合续航预计超过1400公里。何小鹏解释称:“企业走向全球市场需要新的补能方式,增程式混动是其中之一。同时,要实现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需要采用纯电之外的动力形式。”
过去几年,新势力车企一直回避20万元区间的市场,但小鹏汽车意识到规模竞争的重要性后,主动跳入这一红海市场,通过价格下探和推出混动车型来抢占份额。
尽管小鹏汽车在自救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能瓶颈和持续亏损这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悬在其头顶。小鹏汽车对今年一季度的销量预期为9.1-9.3万辆,但在产能未突破之前,这一销量几乎就是品牌的上限。同时,2024年小鹏汽车净亏损57.9亿元,折算到每台车上就是卖一辆车亏3万元。
然而,小鹏汽车的亏损并非全然坏事。从费用拆分来看,其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毛利润的总额。2024年,小鹏汽车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16%,远高于理想汽车的7.66%。随着“智驾平权”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智驾纳入购车考虑因素中,这为小鹏汽车提供了巨大机遇。在电动化领先方面补上课的小鹏汽车,可以持续发挥其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实力。
从“老实”的宅男到主动下血海厮杀的“价格屠夫”,何小鹏的“重生之路”才刚刚开始。面对产能瓶颈和亏损挑战,小鹏汽车能否持续保持势头,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