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绿色出行的倡导,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权威财经媒体报道,至2024年底,全国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3140万辆大关。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的严重短缺。据统计,全国范围内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企业数量尚不足2万家,而具备相关技能的维修人员更是稀少,总数不足10万人。
近日,记者走访了杭州市的维修市场,发现相较于随处可见、业务全面的传统燃油车维修店,新能源汽车的专属维修店显得凤毛麟角。多数综合汽修店虽然能够处理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和车身板件等基本维修,但当涉及到更为核心的电驱动、电池及电控系统时,能够胜任的技工则寥寥无几。
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少新能源车主只能无奈选择前往品牌4S店进行维修。一位比亚迪车主就向记者透露,由于车辆尚在质保期内,为了确保保修权益不受影响,她只能选择到4S店进行维修保养。
在新市街的一家经营了11年的老维修店——明戟汽车服务(杭州)有限公司,老板吴先生坦言,他们店主要以燃油车维修为主,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他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其核心技术往往不开源,且智能化、电子化程度较高,这给维修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吴先生进一步解释,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不仅需要掌握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电安全操作等核心技术,还需要熟练使用智能诊断设备。这些都需要经过系统的电路知识培训和学习,传统的师带徒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即便是他们这样有着丰富燃油车维修经验的店铺,在面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时,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新能源汽车配件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也给维修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一位某品牌新能源汽车车主就向记者抱怨,由于他所购买的车企品牌濒临倒闭,导致配件难以购买,维修成本高昂。同时,他还面临着保险难、保费贵的问题。
面对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的巨大需求,杭州市的一些职业学校已经开始行动。乔司职业高级中学于2023年开设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的专业人才。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速度超出了预期,人才的培养仍显得滞后。
该校校长助理祝海强表示,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从中职、高职到进入岗位,最快也要五六年时间。因此,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维修人才的短缺问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尽快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