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洲九机并联火箭首飞遇挫,火箭复用技术竞赛中国仍领跑?

   时间:2025-03-31 23:28: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欧洲航天领域迎来了一次备受瞩目的尝试,由德国慕尼黑总部的伊萨尔航天公司自主研发的光谱号运载火箭,在挪威北部的安多亚发射场进行了其首次飞行试验。这次发射不仅标志着欧洲(除苏联/俄罗斯外)首次在本土实现了入轨发射的壮举,也是欧洲新兴民营火箭企业的一次大胆探索。然而,遗憾的是,火箭在升空后的短短十几秒内便出现了姿态失控,随后发动机关闭,箭体坠落,宣告了此次任务的失败。

尽管发射未达预期,但伊萨尔航天在事后发布的情况说明中,以一种略显乐观的口吻称这次尝试为“多么成功的一次试验!”这样的表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调侃称这是“赢学”在航天领域的又一应用。不过,无论如何,这次尝试都为欧洲商业航天的发展增添了一笔重要的注脚。

光谱号火箭全长28米,直径2米,设计目标是将1吨载荷送入地球轨道。虽然这一运力在全球新兴民营火箭中并不突出,甚至与我国的一些民营航天企业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光谱号却有两个独特的设计亮点:一是采用了液氧丙烷作为燃料组合,这种组合在减轻火箭贮箱结构重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保效益;二是火箭一级上并联安装了九台发动机,这一设计为多机并联的火箭回收技术提供了可能。

然而,多机并联只是火箭回收技术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充分条件。火箭回收复用还需要在制导与控制、燃料管理、增压输送、防热和气动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目前,欧洲还没有系统开展过以回收复用为目的的火箭飞行试验,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去年,我国航天八院和蓝箭航天先后成功完成了10公里高度级别的火箭垂直起降试验,技术实力稳居世界前列。

商业潜力也是制约光谱号之类小型火箭复用的重要因素。对于商业航天公司而言,利润才是最终追求。火箭复用虽然可以降低发射成本,但也会削弱其入轨运力,尤其是对于小型火箭而言,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伊萨尔航天在光谱号火箭的复用问题上持谨慎态度,甚至没有明确计划复用该火箭。

尽管如此,欧洲还是对这些新兴火箭企业寄予厚望。在伊萨尔航天的股东名单中,除了欧洲的风投机构和个人外,还出现了空中客车和保时捷等知名企业的身影。这些投资人认为,伊萨尔航天等新兴企业有望为欧洲航天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独立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并在全球商业航天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事实上,面对美国SpaceX等巨头的强势崛起,欧洲在航天领域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欧洲能够直接掌控的运载火箭只有昂贵而笨重的阿丽亚娜6号以及不温不火的小型固体火箭织女星C。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欧洲需要太空新势力来搅动和改造当前僵化而分散的航天资源。光谱号火箭的这次尝试,无论成败,都将为欧洲新兴商业航天的发展增添一份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