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洲民营火箭首飞梦碎,航天之路道阻且长

   时间:2025-03-31 23:30:3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德国慕尼黑的伊萨尔航天公司近日在挪威北部的安多亚发射场进行了自研光谱号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试验,这一尝试标志着欧洲首次在本土境内(不包括苏联/俄罗斯)进行入轨发射任务,同时也是欧洲新兴民营火箭公司首次涉足此类挑战。然而,火箭在升空后不久便出现姿态失控,随后发动机关闭,箭体坠落,宣告此次任务失败。

尽管任务未能成功,但光谱号的发射仍吸引了广泛关注。火箭起飞、失控和坠落的整个过程被记录下来,本次发射并未搭载任何卫星,火箭的爆炸也未对发射台造成影响,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然而,伊萨尔航天公司在发布的情况说明中开头便使用了“多么成功!”这样的表述,让人感到有些讽刺。

在此之前,美国和中国的民营初创企业已经分别在2008年和2019年实现了发射卫星的壮举。欧洲此次的尝试虽然未能如愿,但光谱号火箭的某些设计却颇具特色。光谱号采用了液氧丙烷作为燃料组合,丙烷作为火箭燃料的性能与当前主流的甲烷和煤油相当,且其凝固点低于液氧沸点,可以减轻火箭贮箱结构重量。然而,丙烷燃料也存在泄漏后不易扩散、易引发爆炸的缺点,其实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光谱号的另一个独特设计是在一级上并联安装了九台发动机。多机并联是目前唯一实用的火箭回收技术的必要设计,而光谱号的这次尝试,使得欧洲在相关技术上似乎“领跑了一回”。然而,火箭回收复用不仅要求多机并联,还对制导与控制、燃料管理、增压输送、防热和气动等多个领域提出了严格要求,这些同样是必要条件。截至目前,欧洲尚未系统开展过以回收复用为目的的火箭飞行试验。

光谱号火箭全长28米,直径2米,可以将1吨载荷送入地球轨道,这一运力指标在全球新兴民营火箭中处于中下水平。与SpaceX、蓝色起源等美国巨头相比,光谱号的运力存在明显差距,同时也无法与我国蓝箭航天、天兵科技、东方空间、中科宇航等公司的成熟产品相提并论。尽管如此,光谱号的尝试仍具有重要意义,它推动了欧洲新兴商业航天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火箭复用技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对于小型火箭而言,其商业潜力却受到一定限制。复用需要预留燃料用于着陆控制,这会削弱火箭的入轨运力。对于小型火箭而言,被削减的运力占比更高,从而抵消了复用所节省的成本。因此,伊萨尔航天公司甚至没有明确计划复用光谱号火箭。

尽管如此,欧洲仍然对这些新兴火箭公司寄予厚望。空中客车和保时捷等知名企业也加入了伊萨尔航天的股东行列。在这些投资人眼中,这些新兴火箭公司不仅代表着欧洲航天技术的未来,更是欧洲在航天领域独立能力和价值观的捍卫者。面对美国SpaceX等巨头的强大竞争,欧洲需要这些新势力以鲇鱼之势搅动和改造当前僵化而分散的航天资源。光谱号火箭的这次尝试,无论成败,都将为欧洲新兴商业航天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