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安卓闭源风暴下,荣米OV如何破局?

   时间:2025-04-01 08:50:5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谷歌近日的一则公告,在平静的安卓生态中激起了波澜。该公司宣布,将逐步减少对安卓开源项目(AOSP)的维护,转而将核心开发资源集中在内部闭源分支上。这一决策,无疑打破了智能手机行业十多年来依赖的开源协作模式。

对于深度融入安卓生态的小米、荣耀、OPPO和vivo等头部厂商来说,虽然表面上仍可通过GMS协议获取代码授权作为“安全垫”,但谷歌对生态控制权的加强、商业条款的收紧以及技术迭代的闭源化,正将它们推向选择的十字路口。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调整,更是移动生态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谷歌此举是否真的意味着安卓将全面闭源?实则不然。谷歌方面表示,未来仍会公开新版本Android的完整源代码,例如即将发布的Android 16系统。Android Linux内核分支的源代码也将继续公开,因为这部分受GPLv2协议约束,独立于AOSP之外,不受此次调整影响。谷歌解释称,此举是为了简化Android的开发流程。

然而,AOSP年度高达8.3亿美元的维护成本,占安卓业务营收的18%,谷歌此举无疑旨在优化成本。尽管短期内对业界影响有限,但长远来看,中小开发者和未与谷歌合作的厂商可能会面临生存空间的压缩。对于三星的One UI和谷歌自家的Pixel UI等定制系统来说,AOSP提供的通用基础操作系统是它们得以存在的基础。

华为的遭遇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在面临国际限制后,华为无法再获得GMS许可,但得益于AOSP的开放性,华为继续使用AOSP并开发了HMS取代GMS功能。荣耀内部技术负责人表示,对于有合作协议的厂商来说,此次调整影响不大,受影响更大的是自由开发者,他们获取新版本代码的时间可能会延迟。

OPPO和vivo的内部人士也确认,短期内AOSP的调整不会带来显著影响。但OPPO内部技术高管指出,长远来看,谷歌此举也是冒险之举,商业模式的变化将促使行业开始自发构建能力。此次调整打破了“开源即永久开放”的行业共识,引发了关于开源精神在硅谷倒退的感叹。

安卓的发展历程与最初的开放姿态已大相径庭,如今逐渐转向更加私有化的开发方式也在情理之中。从2015年谷歌将浏览器、定位服务等组件从AOSP剥离,到近年相机、语音助手等核心功能逐步闭源,谷歌对生态的掌控力不断加强。如今全面转向私有开发,意味着这种策略已进入质变阶段。

尽管安卓的封闭化早有端倪,但未来操作系统是否会进一步掣肘行业发展,仍难言乐观。安卓已从一个开放的公共平台转变为受控的商业工具。即便未来安卓仍然“开源”,但谷歌的主导性将越来越强,厂商的自主性则会逐渐减弱。荣米OV等手机厂商需要警惕对安卓的过分依赖,避免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

然而,危机中也孕育着转机。自华为之后,对安卓的脱敏和脱钩、寻求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已成为行业共识。小米的HyperOS、vivo的蓝河系统、OPPO的潘塔纳尔系统以及荣耀的MagicOS,都是头部厂商加速构建独立技术壁垒的体现。这些系统旨在支持公司战略发展,在软件层面实现商业闭环。

谷歌对安卓开发模式的调整,虽然使其生态有走向封闭的趋势,但也为行业变革提供了契机。操作系统之争已升级为生态体系的全面较量。中国厂商的破局点在于构建“硬件+数据+场景”的新型生态。技术从不是难关,生态才是关键。要么自己搭建生态,要么吸引开发者加入,这是操作系统能否发展壮大的核心所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