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风云变幻的2024年,上汽集团以一场高层人事调整为契机,正式拉开了全面变革的序幕。新任董事长王晓秋与总裁贾健旭携手,以一句“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壮志豪言,激励着每一位上汽人勇往直前。
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上汽集团并未退缩。合资板块利润下滑、电动车市场表现平平、海外市场遭遇关税壁垒,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然而,上汽并未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行动,引入华为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调整合资企业管理层,并成立大乘用车板块,由贾健旭亲自挂帅。
在核心媒体沟通会上,贾健旭以一连串的提问,直指上汽集团的痛点:“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定位?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随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上汽不做跟随者,要做引领者;在技术研发上,瞄准固态电池、智能底盘等领域;在供应体系上,依托华域、延峰等强大供应商,同时加强与地平线、Momenta等技术公司的合作;在团队建设上,追求年轻化。
贾健旭深知,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带领团队,从内部开始深度调整,打破部门壁垒,推行“一个目标、一个预算、一张表”的管理模式。同时,他亲自签发人事任免通知,涉及63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实现了乘用车板块的大换血。
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上汽展现出了开放与包容的态度。贾健旭坦言,上汽要向华为学习,学习其流程管理、产品定义和闭环思维。他强调,上汽过去在合资模式下,更多注重的是流程而非消费者需求,而华为则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点值得上汽借鉴。
为了更好地理解消费者,上汽开始从产品定义阶段就与消费者直接交流,贾健旭将这一举措称为“总经理工程”。他亲自担任大乘用车总经理,推行一体化管理,确保从产品定义到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
在谈到上汽的未来策略时,贾健旭表示,上汽要站在领先企业的延长线上,追求智能驾驶的平权。他透露,上汽正在孵化智能底盘业务,并将与地平线、Momenta等技术公司合作,打造“智驾全家桶”。同时,上汽也在积极储备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电池和芯片国产化等技术,以巩固其护城河。
在智能驾驶领域,上汽提出了“三阶段”战略,旨在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贾健旭强调,上汽的L3目标不是技术展示,而是要让消费者愿意买单、车辆能批量上路的商业模式。为此,上汽新一代整车平台已为L3预埋架构,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获取470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
上汽的变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贾健旭和他的团队正以坚定的步伐,一步步向前迈进。他们深知,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