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浪潮中,纵目科技曾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以其在环视ADAS方案和自主代客泊车技术上的突破,一度稳坐中国泊车业务的头把交椅。然而,四年后的今天,纵目科技却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员工、投资方和供应商共同被卷入这场无底的漩涡。
纵目科技的衰败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21年,当公司手握国内几乎所有车企的泊车项目,并成功融资1.9亿美元时,其董事长唐锐在一次高管会上曾自信满满地表示:“任何人走都没有关系,纵目科技这家公司是我的。”然而,行业风向的转变和内部管理的问题,最终让这艘巨轮触礁。
从技术角度来看,纵目科技未能及时抓住行业从泊车向“行泊一体”转变的机遇。当ICT巨头纷纷入局,纵目却未能有效应对,错失了进军更高维度竞争市场的机会。公司在技术路线上的反复摇摆,也导致其在高速NOA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上进展缓慢,技术水平停滞不前。
内部管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纵目科技的高管团队在关键决策上意见不合,导致公司战略方向不明确。特别是唐锐作为公司的掌舵人,在面对高管失和、成本失控等问题时,未能有效斡旋化解,反而加剧了公司的内部矛盾。公司在项目交付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多个项目因进度拖沓、性能不达标等原因,导致客户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困境。
在融资方面,纵目科技虽然完成了多轮融资,总金额超过22亿元,但公司在多个旁支业务上耗费了大量资金,导致主业投入不足。特别是在智慧城市、无线充电和无人小车等项目上的盲目扩张,让公司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据招股书显示,纵目科技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每年亏损均大于营收,三年净亏损累计达15.86亿元。
在客户方面,纵目科技也遭遇了重大挫折。原本与多家头部车企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但因项目交付问题和技术水平停滞不前等原因,逐渐失去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与赛力斯、小米等客户的合作出现裂痕后,纵目的现金流不再稳定,为公司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如今,纵目科技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正在与宁波均胜等上市公司讨论收购事宜,但能否成功尚未可知。对于纵目科技来说,这次收购或许是其避免迅速破产的最后机会。然而,即使收购成功,纵目也需要面对如何重建客户信任、恢复技术竞争力等诸多挑战。
纵目科技的衰败史,无疑给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企业不仅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还需要在内部管理、成本控制和客户关系等方面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