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车市价格战白热化,唯价格论何时休?

   时间:2025-04-01 12:26: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步入2025年的第二季度,回望过去三个月的中国汽车市场,波澜壮阔的剧情令人目不暇接。从智能驾驶的全民热潮,到自主品牌内部的激烈竞争,再到合资品牌的奋力追赶,乃至部分弱势品牌的黯然离场,每一幕都扣人心弦。

在这段时间里,汽车行业的竞争强度和信息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名在汽车媒体界摸爬滚打六年的记者,我深切感受到,每一天都有重大新闻冲击着我们的视线,让人应接不暇。

在众多话题中,“价格论”成为了贯穿始终的主线。随着电动化转型的加速,新能源车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无论营销手段多么花哨,产品配置多么全面,如果价格不能给消费者带来足够的惊喜,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主机厂为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站稳脚跟,不得不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吸引消费者。于是,“价格战”愈演愈烈,原有的价格体系逐渐崩塌,定价权悄然向少数领跑者手中集中。

“价格战”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之一。而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非特斯拉与比亚迪莫属。特斯拉凭借老款Model 3、Model Y的多次降价,比亚迪则通过推出冠军版与荣耀版,共同推动了“价格战”的升级。

进入2025年,这场战争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特斯拉针对焕新Model 3推出“五年免息”政策,比亚迪则几乎全系标配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价格战”的新变种。而比亚迪最近针对非智能驾驶版车型的限时一口价活动,更是将这场战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比亚迪的这一套“组合拳”无疑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在20万元以下的主流乘用车市场,利润空间本就有限,对于比亚迪这样毛利率较高的企业来说,或许还有操作空间,但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跟进则意味着沉重的代价。

然而,尽管“价格战”让许多车企苦不堪言,但却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在格局尚未明朗之前,“价格战”或许仍将是市场的主旋律。所有参与者都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抱怨只会显得软弱无能。

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定价权”成为了许多车企遥不可及的梦想。曾经的传统燃油车时代,各级别车型都有相对固定的价格区间,但如今的新能源车时代,这一切都被彻底颠覆了。一辆D级SUV的价格可以与一辆B级SUV相提并论,一辆C级轿车的价格可以与一辆A级轿车一较高下。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掌握定价权的产品越来越少。在自主阵营中,比亚迪在20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尚有一席之地;在20万元以上市场,小米、特斯拉以及拥有华为背书的几款SUV算是佼佼者。而在合资阵营中,BBA等少数品牌还保留着一些定价权。

对于中国车市的大多数品牌来说,能做的只有跟随。只有比竞争对手更便宜、配置更丰富,才有机会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在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