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落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款备受瞩目的创新成果——“天工 2.0”人形机器人,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展示中惊艳亮相。这款机器人不仅代表了国内在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技术上的突破,还展示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特性。
据创新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天工 2.0”在设计和功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它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双电池快速换电系统,成功突破了带电设备电池热插拔换电的技术瓶颈,为工业级机器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永续作业能力。结合多工况能耗控制技术,这款机器人的续航能力远超其前代,综合能效指标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作业性能方面,“天工 2.0”同样表现出色。它具备强大的工业级上肢负载能力,双臂末端稳态负重能力显著提升,动态作业精度更是达到了毫米级。这一系列的性能提升,使得“天工 2.0”在各类应用场景中都能展现出卓越的作业效率和精度。
回顾“天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自2024年4月首次亮相以来,它就以其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设计吸引了广泛关注。当时,这款身高163cm、体重仅43kg的机器人以其轻量化的设计和出色的奔跑能力赢得了众多赞誉。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天工”机器人不断升级,逐步提升了其尺寸和性能。
到了2024年8月,“天工”机器人升级到1.2 MAX版本,身高增至173cm,体重也达到了60kg。这一版本的机器人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加持下,掌握了语音交互抓取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场景和实用性。而在今年2月,“天工”人形机器人再次迎来重要升级,实现了无磕碰、不踩棱、不踏空地跨越连续多级楼梯和35厘米大高差台阶的能力。同时,它的奔跑时速也提高至12km/h,并能在雪地进行高速奔跑,展现出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平衡稳定性。
“天工 2.0”人形机器人的问世,不仅标志着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款机器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特性,必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