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商用车产业汇聚湖北省十堰市,共襄盛举。此次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精心策划,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为核心议题,深度挖掘商用车产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的发展蓝图。
3月27日,会议在隆重的开幕式中拉开帷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提到,当前商用车行业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新能源技术的革新、智能网联化的推进,以及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都为行业带来了新的面貌。
近年来,中国商用车市场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低谷,再到稳步复苏的曲折历程。尤其是在疫情的冲击下,2022年商用车销量跌至330万辆的历史低点。但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加上政策的扶持,商用车市场开始回暖,2024年销量回升至387.3万辆,显示出强大的产业韧性。
在市场结构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年提升,成为推动商用车市场变革的重要力量。2023年至2024年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从11.09%增长至14.87%,国内市场更是达到了17.9%的高位。商用车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出口比例显著增长,从2023年的19.1%提升至2024年的23.34%。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增长尤为引人注目。随着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实施、电池技术的突破以及充电设施的完善,新能源商用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57.6万辆,同比增长28.8%。其中,新能源轻卡占据主导地位,销量达到29万辆,而新能源重卡也表现出色,销量同比暴增115.4%。
在海外市场方面,中国商用车出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4年,商用车出口量达到90.4万辆,同比增长17.5%。俄罗斯和墨西哥成为中国商用车的主要出口国,两国合计占据了全年总出口量的相当比例。同时,中国商用车企业在海外市场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货车和客车出口量均位居前列。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国内经济形势向好,公路货运量和客运量分别增长3.8%和7%,为商用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5年,国家经济增长目标仍为5%,市场刺激政策更加积极,为商用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商用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交通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工作实施细则,将推动商用车市场的更新换代。
在政策导向上,国家对商用车行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国六标准的修订、国七标准的加严管控等措施,将推动商用车企业加速电动化、氢能化等能源转型。同时,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商用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商用车行业将围绕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国际化这三大趋势展开竞争。电动化方面,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电设施的完善,电动化将逐渐成为商用车市场的主流趋势。智能网联化方面,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生态已初步形成,未来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期。国际化方面,中国商用车企业凭借技术、成本等优势已成功进入海外市场,未来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面对行业的变革与挑战,李邵华副秘书长提出了几点建议。他强调,商用车企业应深化技术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构建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响应政策导向,把握市场机遇;拓展国际化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同时,要拥抱AI等新技术,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此次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的盛会,更是中国商用车行业迈向新未来的起点。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商用车行业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坚韧的毅力、更加长远的眼光,共同书写中国制造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