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太空探针》:空间科学权威吴季笔下的外星文明探索之旅

   时间:2025-04-01 21:30:1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场聚焦“探索外星智慧:科学边界与科幻想象”的深度对话在北京热烈展开,吸引了众多科学界与文学界的目光。对话围绕外星文明的存在可能性及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展开了一场跨越科学与幻想边界的思想碰撞。

会上,一部名为《太空探针》的科幻小说成为热议焦点。小说讲述了2045年,因一次空间碎片事故导致K01项目受挫后,空间科学家林一萌提出将未完成的太空望远镜安置于青藏高原高塔上的大胆设想,并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太空探针”高塔建设与意外接收到外星文明信号的奇妙旅程。

尽管至今人类尚未发现确凿的外星智慧生命迹象,但吴季强调,思考“遭遇外星文明将如何应对”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人类文明的存续与未来命运。

多位与会专家对《太空探针》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沈爱民称赞其为“硬科幻”的典范,认为小说巧妙融合了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梦想,是一次科幻文学领域的创新尝试。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则表示,小说不仅可读性强,科学性也十分突出,令人期待后续故事的发展。

科幻作家韩松认为,《太空探针》通过严谨的科学构建与大胆的宇宙想象,创造了一幅既真实又奇异的未来图景。他指出,小说中提到的“太空探针”是中国人自主构思与建造的,反映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成就;同时,小说中出现的真实科学装置,如稻城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和圆环阵列射电望远镜,增强了作品的新闻性与现实感。韩松还称赞《太空探针》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诗篇”,讲述了人类探索外星智慧生命的壮丽梦想。

作为《太空探针》的策划编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林佳馥表示,近年来科幻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跨文类融合成为新风尚。吴季的《太空探针》恰逢其时,不仅以科学知识为硬核内容,还通过科幻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为科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并赋予了科幻作品更多的科普价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