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十周年庆典上,华为专家李彦举分享了OpenHarmony在智能穿戴领域的创新战略。此次大会以“筑梦十年,智戴未来”为主题,在深圳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李彦举在主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他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穿戴设备正逐步向多场景智能交互转型,但生态碎片化、开发成本高昂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OpenHarmony推出了针对智能穿戴的统一架构,旨在打破这些困境。
该统一架构通过整合API标准、互联标准、归一工具、兼容性测评与分发平台等关键环节,为智能穿戴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李彦举强调,这一架构使得开发者能够“一次开发,全量部署”,极大地降低了跨平台开发的成本。同时,OpenHarmony还建立了官方应用分发平台——OpenHarmony Watch应用商店,首批已上架28款应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应用下载和丰富的商业收益机会。
在表盘方面,OpenHarmony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李彦举提到,OpenHarmony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表盘框架和特性能力,如视频、动画帧、万花筒和交互等,并支持表盘标准的对外开放。目前,OpenHarmony已发布了表盘开发规范1.0和设计工具1.0,使得开发者能够轻松创作个性化表盘。
在互联互通层面,李彦举透露,OpenHarmony将在2025年重点推进“南向生态互联互通标准”的建设,以实现穿戴设备与手机、汽车、平板、PC等更多终端的无缝协同。这一战略将有助于提升设备的场景感知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加流畅的智能穿戴体验。
在圆桌论坛环节,李彦举进一步阐述了OpenHarmony在AI领域的突破。他指出,通过新型传感器与芯片技术,穿戴设备已成为多模态感知入口;借助分布式技术算力调度,打破了端侧硬件性能的限制;同时,构建了标准化服务API体系,推动穿戴设备从被动记录向主动智能演进。
李彦举表示,OpenHarmony正在构建“超级入口+分布式算力+标准化服务”的三维技术架构,这一创新将为穿戴设备赋予更强的环境感知、决策执行和持续进化能力,推动产业迈向具身智能的新阶段。他呼吁产业链伙伴加入OpenHarmony Watch SIG,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共建开放生态。
自OpenHarmony进入穿戴领域以来,已形成了涵盖芯片、算法、应用的完整技术栈。随着硬件生态标准体系的完善和AI技术的深度融合,OpenHarmony在智能穿戴领域的生态赋能效应日益显著。李彦举的分享不仅展示了OpenHarmony的创新成果,也为智能穿戴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