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探月新篇章:嫦娥七号南极寻水冰,吴伟仁详解月球科研站蓝图

   时间:2025-04-02 12:27: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国家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纪实”近日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目光。展览通过一系列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生动再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辉煌历程。

中国探月工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时工程立项并明确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规划。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中国航天人选择了稳健的策略,力求首次任务便能取得成功。2007年,嫦娥一号不负众望,成功发射并实现绕月飞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

随后,嫦娥二号在2010年成功发射,不仅完成了绕月探测任务,还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并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绕太阳转的人造行星。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二号预计将在2028年左右返回地球附近,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壮举。

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成功实现绕月探测后,中国航天人踏上了落月探测的征程。2013年,嫦娥三号携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正面,创造了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而2019年,嫦娥四号则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其着陆区被命名为“天河基地”,成为月球上仅有的两个以“基地”命名的地方之一。

吴伟仁还透露,月球上目前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有35个,包括着陆点、环形坑、月溪、卫星坑和山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

在“绕”和“落”的基础上,中国探月工程迎来了更为复杂的第三步——“回”。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带回了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样品,为未来实现载人登月奠定了坚实基础。吴伟仁表示,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验证了后续载人登月所需的关键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环节。

展望未来,中国探月工程已进入四期阶段,下一个目标是嫦娥七号,计划于2026年前往月球南极进行探测。吴伟仁解释说,月球南极存在连续的光照条件,有利于人类长期作业和生存。因此,嫦娥七号将重点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为未来的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而嫦娥八号则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其任务是验证在月球上就地取材建房的可行性。吴伟仁透露,中国已经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月壤打砖机器,利用太阳能和3D打印技术,可以将月壤融化并打印成不同规格的大砖小砖。这一技术的成功验证将为后续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吴伟仁还表示,中国希望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科研机构参与探月工程,共同推动月球科研站的建设。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中国将以月球科研站特别是国际月球科研站为统领,把探月工程推向更高的阶段。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