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媒体上近日发声,针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术语使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的中文名词标准不统一,导致用户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李想建议,应将自动驾驶的不同级别以更通俗易懂的名称来命名。具体而言,他提议将L2级别称为“辅助驾驶”,L3级别命名为“自动辅助驾驶”,L4级别则为“自动驾驶”,而L5级别则直接称为“无人驾驶”。他强调,这些名称应简洁明了,避免添加任何多余的中文词汇,以免误导用户。
李想进一步指出,当前一些宣传过于夸张,容易让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际能力产生误解。他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在推广自动驾驶技术时保持克制,避免夸大其词。同时,他也鼓励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自动驾驶级别划分标准,自动驾驶技术被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中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也参考了这一框架,两者在具体的驾驶自动化功能分级上基本一致。
在L2级别,即辅助驾驶阶段,系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驾驶能力,能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同时控制车辆的横向和纵向运动。例如,在高速公路巡航时,系统可以自动保持车道并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然而,驾驶员仍需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进入L3级别,即条件自动驾驶阶段,系统已经能够完成大部分动态驾驶任务。在特定环境下,如高速公路上,车辆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但驾驶员仍需在系统请求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这一级别在技术上允许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但仍然需要人的监督。
L4级别为高度自动驾驶阶段,系统可以完成全部驾驶任务并执行驾驶任务接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驾驶员的持续监控。然而,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可能仍需要人工干预。
最终,L5级别即完全自动驾驶阶段,系统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完成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车辆在任何场景下都能自主驾驶,无需人类驾驶员的参与。乘客只需提供目的地或输入导航信息,无需对车辆进行任何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