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缅甸遭遇了一场震级高达7.9级的地震,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紧急关头,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透露,前方救援人员正使用一款专为中缅英三语互译紧急开发的系统,这一系统名为DeepSeek,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关键的语言支持。
据悉,该系统是由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携手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服务团队,在极短时间内——仅七个小时内,利用DeepSeek技术快速构建而成。截至目前,缅甸已有超过700人持续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语言沟通,极大地促进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系统的开发者分享道,在中国救援队奔赴缅甸前夕,他们接到了来自救援队的求助电话。救援队意识到,机器翻译将成为与当地居民沟通的重要桥梁。然而,传统翻译方式往往难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特别是在紧急救援场景下。因此,开发者们决定依托大模型技术,并结合专业术语与现有数据库,打造出这款翻译质量远超传统方式的互译系统。
在开发过程中,团队利用DeepSeek技术迅速生成了50个网页,并创新性地实现了中文、缅甸语及发音的同步展示。经过缅甸留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反馈后,中缅互译网站正式上线,并第一时间提供给中国救援队使用。这一创新举措,无疑为救援队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有效沟通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在中国救援队的建议和需求推动下,系统又相继上线了语音翻译工具和地名翻译功能。这些新增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救援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为救援队在当地开展各项救援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语言保障。
开发者还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缅甸救援任务结束后,他们计划将这一平台开源,以便更多有需要的组织和个人能够利用这一技术,共同应对未来的紧急救援挑战。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作为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指导成立的公益联盟组织,其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国家其他重要工作中的语言服务作用日益凸显。该组织通过提供多语种的语言服务,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手语、盲文及外国语言文字等,为国家语言服务体系的构建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