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再次迈出重要步伐,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近期透露了嫦娥系列探测器的最新规划。据悉,嫦娥八号预计将在2028年前后升空,其核心使命是验证在月球上建造居所的技术。
自2004年启动以来,中国探月工程遵循“绕月探测、落月巡视、采样返回”三步走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嫦娥五号和六号分别成功带回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土壤样本,为后续的载人登月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吴伟仁强调,中国探月工程在过去二十年中保持了百分之百的任务成功率,现已进入第四阶段。
即将执行的嫦娥七号任务备受瞩目,它计划于2026年前往月球南极进行探测。之所以选择南极,是因为该区域存在连续一百多天的光照条件,有利于长期的科学研究和作业。嫦娥七号的主要目标是寻找月球南极地区水冰存在的确凿证据,这一发现将对未来的月球资源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紧接着,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其任务更为宏大——验证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可能性。吴伟仁指出,嫦娥八号也将在月球南极着陆,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通信和能源系统,并尝试利用月球土壤(月壤)就地取材建造房屋。他透露,中国已研发出全球首台月壤打砖机,能够在月球表面直接打印出不同规格的“月壤砖”,为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关键支持。
为了验证这一技术的可行性,我国科学家已经利用模拟月壤,通过真空热压烧结的方式成功制造出“月壤砖”。这些“月壤砖”随后搭乘“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暴露实验,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返回地球。这一实验将为嫦娥八号的实地验证提供宝贵数据。
吴伟仁强调,如果嫦娥八号能够成功验证月壤制砖技术,这将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他呼吁更多国家、国际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加入这一宏伟计划,共同推动探月工程迈向新的高度。
中国探月工程的持续进展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实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利用太空资源开辟了新途径。随着嫦娥系列探测器的不断推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将不断深化,月球科研站的建设也将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