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确山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却孕育了一个享誉全球的手工提琴产业。这里,是金鸣乐器的发源地,也是确山手工提琴制作协会的总部所在。王金堂,作为金鸣乐器的创始人,见证了确山提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王金堂和一批确山人北上京城,首次接触到了西洋乐器小提琴。那时,中国的提琴制作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由北京、上海等地的企业引领。然而,确山人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中高档提琴市场中找到了立足之地。
如今,确山县已经拥有了144家提琴企业,年产量近33万把,产品远销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这些提琴企业不仅生产小提琴,还涵盖了中提琴、大提琴、贝斯及相关配件等,号称占据了中高档手工提琴8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尽管在海外声名鹊起,确山提琴的利润却十分有限。
王金堂坦言,小提琴的出厂价大约在2000元左右,但到了国外零售市场,价格却能翻上几番,卖到6000至7000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距,让确山县的老板们既感到自豪,又有些无奈。他们通过展会结交订单,手中的提琴经过层层经销,最终流向全世界。
确山提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那些从学徒一路成长为提琴制作大师的农民们。他们开办工厂,承接海外代工订单,将确山提琴的名号打响了全球。在确山提琴产业园,可以看到工人们与提琴的亲密接触,他们按照制琴工序分工合作,每天固定上下班,计件付酬。
除了产业园内的规模企业,确山还有许多中小规模的工坊,它们隐没在城郊及竹沟镇的低矮民房中。这些工坊是确山提琴产业的主体,工人们学会一道工序后,就可以在家开小作坊,将木料拿回家里做。这种灵活的生产方式,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然而,确山提琴产业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电商的兴起和跨境贸易的火热,老一辈的生意经受到了冲击。有些人谨慎观望,有些人按捺不住试水电商,还有人将未来交给了下一代。面对电商零售,确山人既有“不想做”的心态,也有“做不来”的困扰。他们最主要的获客渠道仍是参与线下乐器展会,接触世界各地的经销商。
尽管如此,确山提琴产业仍在不断寻求突破。一些跨境电商卖家主动找到确山的提琴厂,希望合作供货。在确山,跨境电商已不是新鲜事,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尝试开拓了几年。他们通过独立站、阿里巴巴、eBay等平台进行投流宣传,逐渐打开了国外市场。
同时,确山提琴也在尝试拓展国内市场。虽然国内市场尚未被完全开拓,但增量惊人。随着少儿艺术培训的兴起,价格低廉、用于练习的提琴需求猛增。一些代工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走到了台前,做成了小提琴的“国民品牌”。
在确山,年轻一代的制琴师们不仅继承了父辈的手艺,还更容易拥抱新鲜事物。他们学习管理、外语等知识,能够跑到欧洲维护客户关系,进口原材料。同时,他们也在尝试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提琴,为确山提琴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性。
晚上八点半,飞义提琴坊在自家房间里直播卖提琴。老板娘穿着家居服,用正宗的河南话讲解提琴的特点和优势,一旁是上高中的儿子拉琴试音。这种直播方式虽然销量有限,但确山人们仍在坚持每天干活之余进行直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确山提琴。
确山提琴产业的故事,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这些泥土里走出来的民间制琴师们,坚持着自己的手艺,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奏响了全球化时代的乐章。